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冼庙文化>>高州冼太庙

共有 11452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文化底蕴深厚的高州冼太庙

发表日期:2007年3月11日   作者:苏汉材 【编辑录入:xianzhou

在高州城东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宇,那就是远近驰名的高州冼太庙。它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档次较高,蕴蓄较多,影响较大。

历 史 悠 久

明万历《广东通志》326页载:“冼太庙在府东门外,知府石简建。旧电白县(旧城)宝山下亦有庙,知府欧阳烈重建,有城壕、校场两处”。明代成化四年,高州府治从旧电白县城迁往茂名(即今高州城),旧城的冼太庙也随之南迁,建于高城之东的潘坡上。《光绪重修高州府志》卷九《坛庙》载:“洪武八年,府降为州,十四年复升府,成化四年盗充斥,府迁治茂名(今高州),庙随而南,其神灵之所依乎。县亦移神电,兵民相依耳。今庙在城外东南隅。“收租二十二石”,“供香灯及庙祝月粮”。每年春祭,“支银四两四钱,制镀金花二枝……办物品公祭。仲冬二十四日(冼夫人)诞辰,支均平银五两六钱,制镀金花二枝,耳环衣裳并物品。”据统计,高州(原茂名县)于民国期间乡镇有较大型的冼太庙共62间,唯此一间由高州府官创办。此庙前身原在旧城,据传,于冼夫人逝世后隋朝大业年间兴建。追溯历史,冼太庙沿革已越一千三百多年。

200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高州冼太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高州冼太庙。

档 次 较 高

高州冼太庙,不同于一般的神庙、祖庙,也不同于其他教堂,它是府官为纪念和弘扬冼夫人“保境安民”“爱国爱乡”的精神而置办的,有庙产和经费来源,春秋二祭还从“均平”两税中拨出银两,置办物品供祭。每次大型的祭奠均由府官(知府)县官(知县)等官员主祭。

高州冼太庙新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嘉靖甲子年(1564)曾扩建重修。清同治三年(1864)再次重修。这座庙自电白旧城南迁后,因年代久远,庙貌残破,已成危宇。1990年12月经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重修,由高州市历史名城保护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实施。这次高州冼太庙的修建工程,由华南理工大学邓其生教授负责总体设计,仍以土木结构为主,保持原来的建筑风格。在选料和施工上实行“集各地精华”于一体的原则。

高州冼太庙在构建上,是“三路四进”的格局。虽算不上大庭广宇,但设计布局颇为精致。庙坐北向南,从中路往北,依次为前殿、中殿、正殿、后殿,东侧是潘仙祠,西侧是昭忠祠(今改作冼夫人纪念馆),建筑群的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

冼太庙总体上是砖木结构,红墙绿瓦,白壁朱檐,从屋脊的雕饰到地面的铺设,都极具岭南特色。庙前有一对威武的石狮和两个石鼓,庙门及拜堂有工艺十分精致的六条石雕蟠龙柱,这些龙柱的雕刻技艺,国内一流。庙内有10条大木柱,木柱的直径最小的有35厘米,大的达45厘米。木料都是从南洋进口的红木或菠萝格,一条木柱就有一吨多重,木柱外表涂上防虫防腐的红漆,更使殿堂显得庄严肃穆。第二进的《百鸟朝凤》以及正殿的十八扇屏风的木雕,全都选用上等的红木制作。从高空鸟瞰,冼太庙就象翠绿色的盘里藏着一颗碧玉。几百年来,高州冼太庙都是粤西的重点文物,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瞻仰。所以说高州冼太庙的人文景观的档次是较高的。

蕴 蓄 深 厚

高州冼太庙的文化内涵颇为丰富,正殿中间供奉一尊冼夫人的木雕塑像,塑像内装有电动机械开关,可作坐、立两种姿势。坐姿高度为2.6米,立姿高度为3.6米。如果按动开关,“冼夫人”就会像真人一样,马上站立起来,显出威风凜凜的“巾帼英雄”气派。这尊神像是高州老艺人吴邦耀设计雕造的。正殿两旁,还供奉有跟随冼夫人南征北战的“五虎将”(甘和、盘石、陈善、廖胜、祝兴)及长史张融的塑像,神像不但高大威猛,而且显现出“烈魄昭昭,五将声威扬岭海;忠魂赫赫,一师睿智尚英贤”的气概。这些塑像全是由木雕技师厉华设计和雕造。无论从造形或是着色、贴金等,工艺都属上乘之作。

冼太庙的第四进(即冯公祠)供奉有冯宝与冼夫人并肩而坐的塑像,这两尊木雕塑像均由高州艺人张文梓雕造。左右两厢还有冼夫人儿子冯仆和孙子冯盎的立像。这些都象征着民族的团结与融和,也显示出“百载功名,隋唐史册存英气;阖家义勇,父子边陬著大忠”的精神。

冼太庙除神像出色外,其他的木雕艺术成就也很突出,不但保存有岭南的艺术气息,还融入了东阳和温州木雕的内涵。在雕刻的技术上,既有深浮雕,又有浅浮雕;既有镂空雕,又有锯空雕;既有圆雕,又有线刻。这里不少木雕作品立意和构思,都有深邃的内蕴。如第二进屏风《百鸟朝凤》,画面正中“凤凰”的造型,由高州师范特级美术教师谭耀华设计,其余的百鸟及周围景物,则由浙江东阳技师厉华设计和雕刻。这幅大型木雕表现了冼夫人深得岭南人民衷心拥戴的重大主题,画面构图紧凑,重点突出,显得十分完整而和谐。艺人把“凤凰”贴上金箔,辉映着周围的“百鸟”,寓意深刻,而且正面和背面的图案基本相同,不少地方是镂空的。这是一件十分高雅而珍贵的艺术精品,堪称高州一绝。

冼太庙第三进的屏风与第二进的迥然不同。它是由十八扇门组成相关的组画,题材有民间传说、历史典故、民俗文化、戏曲故事等。图案有山水、花鸟、人物。这十八扇门所雕饰的内容和艺术形式,表达了各种文化观、造物观、吉祥观,可说是历代流传下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

冼太庙的木雕,贯穿了装饰与实用有机结合的原则。二进屋檐悬挂着我国原中国政协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佛教学会主席赵朴初题写的用香樟木制作的“冼太庙”浮雕牌匾。第三进拜亭上方有前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的题匾“巾帼英风”。第三进的拜亭上有一条用深浮雕技术刻就的“百鸟归巢”横梁,百鸟色彩不同,且各有风姿,画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散点透视”的特点,构图别致,栩栩如生。横梁上方有一块用阳文雕刻的“冼太庙”牌匾。这是以广东著名书法家关晓峰亲笔的隶书刻制的。三字古拙刚劲,不少游客都喜欢在这牌匾下照相留念。

冼太庙的第四进是冯公祠,这里的神龛较多地运用镂空、锯空等技法,使神龛更加庄严肃穆、剔透玲珑。神龛的横额“雍穆”及对联“一娶蛮酋融汉越;三书纲目护黄炎”都是由莫仑先生撰拟和书写的。那带有古老气息的篆书,更易于使人想起冯冼联姻的深远意义,从而彻底摆脱了旧时“和合神”的迷信色彩。

冼太庙的正殿内还有两副长联。一副是清代礼部左侍郎陈兰彬撰写的,全联共236个字,是广东第一长联(见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2005年十二号第19页)。另一副是清代副都御史、兵工两部左右侍郎、会试大总裁杨颐撰写的。两副楹联的内容都离不开赞颂冼夫人的丰功伟绩。

冼太庙不但木雕优美,石碑内涵也相当丰富。中殿的西边有明嘉靖甲子《重修谯国冼氏庙碑》,碑文由高州府通判吴恩撰写,纪述了重修此庙的背景与缘由。读了此碑则知此庙历史久远。西边靠北的墙上有茂名知县徐德度书写的《高凉郡冼太夫人记》,全碑分六块,每块高1.22米,宽0.62米,共36行1277个字,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刻就。该碑书法承传了元代赵子昂的“变古通今”、“用笔绝劲”的风格。中殿的东边镶有诗碑,共有唱和诗十首。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高州知府戴锡纶带头写了一首七律《冼夫人庙》,其下六属的知县便依韵唱和,表现了当时府、县两级官员对冼夫人及冼太庙的大赞大颂。

高州冼太庙二进的墙壁上方还保存有明代的画作十余幅。第一进、第四进有国内外一批名家的书画作品,计有美籍华人画家杨球煕的《晴竹》、《母爱》、《寒梅》等七幅国画,有著名书法家徐本一书作“华魂”、“俚魄”,还有中山大学教授李五湖、武汉郭士俊、广州周正书等名家的墨迹,有的已镌刻在石柱之上。此外还有当地书法家陈椿汉、傅培权、杨宗文、周铝南、莫仑、罗伟桑等歌颂冼夫人的诗书作品,或镌刻、或装裱,全都布置在前殿及后殿的墙壁上,大大增添了冼太庙的文化氛围。

影 响 深 远

高州冼太庙南迁至今已有四百七十多年。在这几百年中,人们均以此庙为最正宗。马来西亚在首都吉隆坡北区增江,兴建了一座规模和外形均与高州冼庙相似的冼太庙。马来西亚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各族有各族的信仰,各族有各族的尊神。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马来西亚曾发生过严重的种族冲突,马来族和华族展开了残酷的械斗,死伤惨重。后来他们吸取了血的教训,认识到在多种族的社会里,民族间必须互相谅解,和睦相处,友好亲善。因此便派老侨胞陆兆熊于1962年6月返回高州,到城东的冼太庙,通过“引香”的仪式,恭迎“冼夫人”到马来西亚。十数日香火不断,持续南渡,才把“冼夫人”接到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增江,让冼夫人“民族融和”的精神在马来西亚广为传播。几十年来,冼夫人的精神已促进了马来西亚的民族融洽,使马来族与华族出现了团结友好、共同发展、安定祥和的新局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放改革以后,马来西亚茂名籍的华人、华侨,每年都组团回高州冼太庙观光、参拜,可以说冼夫人的精神已在马来西亚华族中扎下了根。香港冼氏宗亲会、冯氏宗亲会也曾数次组团回高州寻根问祖,他们都认高州冼太庙乃他们的宗根所在。冯氏宗亲会还捐助了八万港元修建冼太庙的前殿。他们都尊称冼夫人为“祖婆”,并笃行其爱国亲民、敬宗睦族的遗训,提出“社稷百姓,宇宙万邦,谦虚互勉,和谐共处”的主张。

在国内,历代皇朝对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和,保障岭南百年安定的卓越贡献,共作了十一次封赐:梁朝大宝二年(551)因平息高州刺史李迁仕反叛有功,封“保护夫人”、“护夫人”;陈朝太建二年(570)因平定广州刺史欧阳纥反叛有功,被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并赐绣幰油络安车一乘,鼓吹一部,享受刺史级礼遇;隋朝开皇十年(590),冼夫人率岭南各郡首领归隋,被封为“宋康郡夫人”;开皇十一年(591),因讨伐反隋的番禺俚帅王仲宣有功,被封为“谯夫人”,并开幕府,给印章,听发部落六州兵马,官为从一品。隋文帝赐物五千段,皇后赐手饰及宴服一袭;仁寿元年(601)冼夫人因上书揭露贪官,置番州总管赵讷于法,并巡视岭南十余州慰抚俚僚有功,隋文帝赐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仁寿二年(602)冼夫人寿终,隋文帝赐物一千段,谥“诚敬夫人”。以后各朝代对冼夫人也多有追赠:南汉,追封为“清福夫人”;宋朝,追封为“显夫人”,又加封“柔夫人”;明朝,追封为“高凉郡夫人”;清朝,同治三年(1864),追封“慈佑”,并赐“慈佑”金匾一面。

2000年2月20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出席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期间,视察了高州冼太庙。他盛赞当年冼夫人力排阻力,不搞分裂,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让岭南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其功不可没。至今她仍是我辈及后人学习的楷模。并指示要把高州冼太庙办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泽民已把冼夫人的功绩提到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加以肯定和褒扬,这比历朝帝皇的封赐,意义还要深远。2004年国家旅游部门把高州冼太庙定为红色旅游线路的必经点。2005年12月27日被命名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同年6月又被暨南大学定为“中华文化教育基地”,并立碑以志。近年,高州冼太庙在环境的美化,内容的更新,服务质量以及教育效果等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冼夫人爱国安民的精神在广大民众中已逐渐形成了一种信仰。旧历逢初一、十五,高州冼太庙门庭若市,挤满上香拜祭的人。在百姓中,既知冼夫人是人,又认冼夫人是“神”。说她是人,她不是一般的圣贤祖先,而是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是国家、民族的一代女英豪。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在一次民族工作会议上就称赞她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江泽民参观高州冼太庙时,称赞她“仍是我辈及后人学习的楷模”。说她是“神”,除了历代皇帝给她的封赐外,神界也给她戴上“太极武后元君”、“南天圣母”、“高凉护国”等光环。人们为了趋吉避凶,消灾解难,不光靠“关公”和“康王”了,而是借助最具有权威的地方神灵来保佑,因此,冼夫人正适应了人们的这种要求而变成了“神”。它不同西方基督教的耶稣,也不同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冼夫人是最贴近普罗大众,植根在百粤大地的一个无处不在,保境安民,有求皆应的理想之“神”,它又是与正统的儒、释、道相区别的一种民间信仰之“神”。过去,高凉地区就有不少“冼太显灵”的传说。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丁扬忠教授,曾为高州冼太庙题联:“是人非神,千秋景仰;亦人亦神,万代馨香。”冼夫人在海内外成为信仰之“神”已传承了几百年。历史现象表明,这种信仰之“神”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有利于群体互谅精神的渗透,有利于群众心态的调适,也体现了群众中守望相助,精诚团结向心力的凝聚。所以说冼夫人这个“神”,在海内外为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人民之间的谅解起到了亲和力的作用。


8
  • 上一篇:
  • 下一篇:冼夫人对岭南民间深远影响
  • 相关专题: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