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物古迹>>南国长城

共有 8671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高州发现的古石墙与冼夫人的关系

发表日期:2007年6月9日   作者:陈冬青 【编辑录入:xianzhou

近年,文物工作者在高州市东北部山区,不断发现大型古代石构城墙遗迹,尤其是在大坡镇的平云山、飞龙山,长坡石龙的旺沙、黄羌坡、周垌,新垌的番薯堡等地,石墙保存清晰完整,沿山势起伏绵延,宏伟壮观。这批古石墙隐藏在僻远的深山,海拔均在数百米以上,故知道的人不多,查有关县志、府志也不见记载,唯当地村民皆传为冼太夫人所建。如此大规模的石构城墙,究竟是何人所建,何时所建,作何用途,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拟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图一 石墙分布的山间地形

一、遗迹概况及现状

高州市的东北部是丘陵地区,古石墙就分布在这些丘陵之中,考其地形地势,往往石墙分布的地方都有纵深的峡谷或盆地,周围诸峰错落,显然是驻军布防之所。主要遗迹是一些大型石构筑物,其形制非常古朴、原始,墙体全部采用大小不等的石块垒叠而成,石质与山上裸露的岩石一致,当为就地取材所建,现存高度大约

1.5至4米之间,墙上开有垛口和了望或射击孔。城墙多筑在半山腰处,外有环山马道。有的地方穿过山势较陡的山岗脊梁或坳口,直接利用这些险峻的山岗脊梁和坳口作为屏障,与人工筑造的石墙共同构成一道防御墙,墙外面是陡坡,墙内则较平缓。在平云山、番薯堡等地城墙还发现完整的城门遗迹,门券多已塌毁,仅余一凹字形缺口,门宽不足一米,透出森严的堡垒态势。许多地方在墙体转角处或地势开阔处,同样用石块垒筑起方形的房屋基址,估计为哨所或指挥部所在。此外在这些石墙附近都有水源或人工水井,部分岭顶上还发现一堆堆散落的石块,应为烽火台或瞭望台的遗迹。许多地方的城墙因凿山开路或修建生产设施已被拆毁、分割,但根据城墙的延伸方向和走势,可以判断该地区发现的类似构筑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整体军事防御设施。


图二 大坡平云山保存最完好的一段石墙

二、古石墙与冼夫人的关系

古石墙与冼夫人到底有没有关系,是否冼氏所建,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从遗迹的断代看最接近冼夫人时代。

关于目前发现的古石墙的建造年代,虽没在墙体位置发现可供断代的直接遗物,但从以下方面仍然可以判断。一是在石墙保存最完整的平云山上,有一座平云古寺,拜祭人物以冼夫人为主。封建社会时期,庙宇是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主要支柱,一般来说,庙宇是一个地方重要公共建筑,平云古寺的建置既与冼夫人有关,那么石墙的建造也就可能与冼夫人在此一带进行的活动有关。平云山位于大坡和石龙交界,海拔高度约一千米,周围群山连绵,正是扼守我市东北部出阳春、肇庆通广州的咽喉,相信应是古代驻军的重要位置,在此既有冼夫人庙,这就说明这里曾经是冼夫人军事活动的地方。笔者在调查中见到村民在平云古寺附近收集的一件宋代莲花纹瓦当,瓦当是古代建筑的重要构件之一,平云古寺出土的这件瓦当直径约10 厘米,花瓣清瘦,中间饰数点凸起的圆点花蕊,是典型的宋代器物,这表明该寺建造年代有可能早至宋代。那么这一带的石构遗迹年代则应更早。另外在村民收集到的器物中还有一件唐代青釉四耳罐残片,这类器物一般为墓葬所出,这表明这些石墙的年代不会晚于唐代,因为到了唐代这里已开始荒废成为墓葬区了。二是考察平云山上保存得最完好的古城墙,基本也是依城池设施要求来建,与已发现的长坡镇旧城村古电白郡城址的建造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电白郡城址始建于南朝梁代,城址布局分内外两重,略呈方形,这是在平原建城,平云山城墙同样分山下、山上部分(即内外两重),平面布局不太规则,这是由于建于山上,因山势走向所致,但其建城的理念是相同的,由此也可以推测该遗址的年代与古电白郡城相仿。根据以上推测,石构城墙的建造年代与冼夫人时代即南北朝至隋最为接近。

2、从人文属性来看应是冼夫人所属的古俚人文化遗迹。

高州东北部发现的古石墙多位于边远高山上,而且规模较大,设施完备。古代不乏在山顶建造城池等设施的例子,主要是出于军事防御目的,是为了保卫山下城池居住的安全,是战略防卫的需要。高州发现的石墙遗迹明显也是出于军事需要的城墙设施之一。据张驭寰著《中国城池史》,我国古代的山城从南北朝时期开始,且多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所建,如现存的东北高句丽王朝山城、内蒙古大青山山城、西北贺兰山山城等等。古代岭南是百越之地,包括了先秦以前至隋唐间先后出现的各有种性,不相统属的族类,据史书文献记载,高州境内主要是古俚人的聚居地,三国吴人万震作《南州异物志》载:“俚在广州之南,苍梧、郁林、合浦、宁浦、高凉(今高州)五郡皆有之”。在汉化之前,他们是耕山狩猎的少数民族,《隋书·谯夫人传》也记载,冼夫人“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可见古俚人的活动离不开深山地区。类似的石构筑物在我省的罗定、鹤山也有发现,专家考证为古越文化遗迹,古越当然也就包括了古俚人。更有力的证据是出土文物,“具有一定特征和一定数量的生产工具或武器,都可作为辨别远古居民族属和考古学文化的标志,有肩石器和有段石器等便是”、“广东有肩石器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及高州、雷州和海南岛地区”,我市的新垌、云潭、曹江、东岸等地都出土大量的双肩石斧、有段石斧、石锛等,在发现石墙的平云山上1997年也出土了一件大型石器(现藏高州市博物馆),此器不仅具有双肩石器的特征,而且体量巨大,形制与粤西、广西东部发现的大石铲相似,经考,此类器物不是实用器,而是与土著少数民族祭祀活动有关的礼器。1995年在平云山下的清湖还曾出土一件云雷纹铜鼓(藏高州博物馆),俚人是使用铜鼓的少数民族之一,铜鼓是其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也是指挥作战、号令兵民的实用器物。最近在石龙旺沙也出土了两把铜铸兵器,造型和纹饰有别于中原地区和考古学上一般意义的青铜器,估计应与当地古代居民有关,属罕见的民族器物。上述文物的出土看似偶然,其实与这一带发现的古代石构城墙有必然的历史联系,恰好为我们判断石墙的文化性质提供了依据。    


图三 高州出土的双肩石斧   

3、从建造规模看应为冼夫人军事集团所建

目前发现的石墙以平云山为中心,分布于大坡、长坡、新垌三个镇的群山之间,方圆数十公里,规模宏大,体系完备,远远超出一般山寨规模。过去在我省西北、东北山区都发现类似的石构筑物,均是面积在一千多到几千平方米的寨城,我市东北部山区的石构城墙如此之长,规模如此之大,省内罕见。一般都认为其他寨城都是明清时期当地村民防范盗匪所筑,又或者即使同属古越人的文化遗存,但一般的山寨遗存总是十几或几十户人家,如星星点点,不成规模,而我市东北山区发现的石墙仅平云山一带经初步测量面积就达百万平方米以上,应是有相当规模的军事设施,而且筑于高山巅顶,充分利用了易守难攻的险峻山势,和其他地方山寨相比,更显王者霸气和防御能力。试想这在唐朝以前,岭南俚人地区,除了冼夫人军事集团,还有哪家能有此势力。


图四 平云山下出土的铜鼓

4、从历史和地理状况来分析应为冼夫人重要军事设施之一。


图五 石龙旺沙出土的铜刀

冼夫人是高凉人,历史上的高凉虽时兴时废,治所也累有变迁,但总的来说,冯冼时代,即南北朝至唐初,高凉地域以良德县(治今良德水库)、电白郡(治今长坡旧城村)为主,尤其是电白郡,它是冼氏与冯宝居政合一的地方,冯冼家族在此活动时间最长,是历史上岭南地区最有影响、最有地位的郡县之一。而在与高凉、电白相邻的阳春郡(今阳春市)也是冼夫人历史中很重要的一个地域,因为它既是冼夫人的势力范围之内,夫人子冯仆、孙冯智戴都曾在此任过郡守和刺史,更重要的它是古高凉以及粤西沟通广州(南海)的要地,据考冼夫人时期的南梁州也在阳春境内。我市发现的这批古石墙正是集中在高州东北与阳春交界处,从历史和地理状况分析这是必然的。冼夫人是俚族大首领,其一生既有维护团结统一、打击分裂的军事斗争,也有保境安民、抗击汉族豪强的英勇行动,查相关史料,南朝梁代高要太守、西江都护孙冏曾奉命“讨平俚洞”,冼夫人及兄冼挺率部与其转战于当时的阳春郡西南部、电白郡东北部,在高州境内也就是今天发现古石墙的区域,据阳春学者的调查,阳春八甲也有类似的城墙遗迹,这就表明这些遗迹很有可能与这段历史有关。而且,倘若把古高凉郡和电白郡作为大本营、统治基地,从军事角度看,此处驻军,北可以抗击由广州南下的入侵实力,或易于北出,南可以镇压、安抚粤西土著的反对势力,冼夫人对此战略要冲自然是了然于胸,据史书记载,冼夫人曾有远赴广州、南海镇压广州刺史欧阳纥、番禺俚帅王仲宣,以及内平高州刺史李迁仕等叛乱之举,此处要塞恐怕发挥了很大作用。今天所见,这一带山峦重叠,形势险峻,正是一处天然大屏障。距此不远的地方还有军圩、军堡、军屯、十二火灶、二十四火灶等地名,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附近地区历史上确实是有过大规模军事活动,否则是不会有这么多带军事味道的地名集中一起的。在石龙旺沙一带发现的石构城墙,经冼学研究专家张均绍先生考证为冼夫人军事遗址群,而位于平云山的城墙雄据群山之巅,更显示了气势与安全。


石龙旺沙出土的铜剑

综上所述,古石墙是与冼夫人有关的文化遗迹,这是没有疑问的,当然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调查,例如一些生活遗迹、遗物、具体的兵营位置、储备情况、辅助设施等就需全面考古发掘才能揭露。但就其地面保存的城墙遗迹来看,建筑之巧妙、形制之独特已是十分难得,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价值,是一处极其珍贵的文物资源,尤其是在当前冼夫人问题的研究缺乏考古学、文物学成果的支持情况下,进一步探寻和发掘遗迹的历史内涵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照片为张均绍提供)

 

主要参考文献和资料:

1、《广东省文物普查成果图录》,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博物馆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3。

2、《岭南文物考古论集》,杨式挺著,广东地图出版社,1998.11。

3、《中国城池史》,张驭寰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12。

4、《巾帼英雄冼夫人》,钟万全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11。

5、《高州县文物志》(初稿),高州市地志办、博物馆编,1990。

6、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对高州平云山古代遗存的考察意见》。

7、《冼夫人军事思想初探》,张均绍,《高州市冼夫人研究会2004年论文集》。

8、《开发高州石龙冼夫人文化遗址,推进文化大省建设》,钟平,《高州市冼夫人研究会2004年论文集》。

 

 

7
  • 上一篇:平云山古军事遗址初探
  • 下一篇:一种未能破解的古俚人文字遗存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