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冯冼世族>>冯氏族人

共有 4402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高力士是忠臣

发表日期:2007年8月1日   作者:周忠泰 【编辑录入:xianzhou

许多人认为,高力士是奸臣,其实这是不恰当的。事实上,高力士是位忠臣,其对玄宗、肃宗的忠心耿耿是不用置疑的。这不单表现在其协助玄宗登基,还表现在其协助肃宗登上太子位;这不单表现在其协助玄宗巩固了政权,开创了开元、天宝盛世,还表现在其协助肃宗巩固了太子位;此外,其忠心还表现在,在安史之乱中,其不因玄宗落难而弃之而去,而是形影不离地跟随玄宗逃难;在安史之乱后,肃宗已登基,玄宗成了无权的太上皇,当身边的人纷纷看风使舵,成为肃宗的大红人时,其依然忠心耿耿地跟随玄宗,宁愿为玄宗而得罪奸臣李辅国而被流放,最后为玄宗、肃宗而恸哭绝食了七天,呕血而死。其具体表现如下:

葛承雍说:“高力士能扶摇直上,跻足政坛,并不是靠拍马溜须,阿谀奉承,关键是他参与了唐玄宗发动的两次政变。”(见其发表在1984年第1期《人文杂志》上的《重评高力士》)这两次政变分别是“六月政变”和“七月三事件”。

在“六月政变”中,其协助玄宗平定韦后之乱,这事《新(旧)唐书·高力士传》《高力士神道碑》均有记载。

在“七月三日事件”中,其协助玄宗平定太平公主之乱,保护了玄宗的太子位。这事《新(旧)唐书·高力士传》《资治通鉴》《新唐书·诸帝公主传》《旧唐书·玄宗本纪》均有记载。

而在协助肃宗登太子位一事上,其功劳亦颇大。开元二十六年,奸臣李林甫与惠妃内外相应,欲废太子瑛而立惠妃子寿王为太子。高力士却鼓励玄宗立忠王(后来的肃宗)为太子。

可见,高力士对玄宗登基和肃宗登太子位、保太子位都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更能体现其忠心的是安史之乱间和安史之乱后。

安史之乱间,许多大官见风使舵,看玄宗失势而投敌,而高力士却忠心耿耿,追随玄宗到四川。《新(旧)唐书·高力士传》的作者为体现高力士的精神可嘉,叙述此事时,特意把他和袁思艺比较。《旧唐书·高力士传》载:“又有华州袁思艺,特承恩顾。然力士巧密,人悦之;思艺骄倨,人士疏惧之。十四载,置内侍省内侍监两员,秩正三品,以力士、思艺对任之。玄宗幸蜀,思艺走投禄山,力士从幸成都,进封齐国公。”袁思艺和高力士都一样曾得到唐玄宗的重任,但安史之乱爆发后,袁思艺却见风使舵,投敌为友了,而高力士却忠心耿耿。《新(旧)唐书》的作者特意拿二人来作比较,其含义是明显的,实是赞高力士的行为可嘉。

更为难得的是,在肃宗登基,玄宗失势成为“退休”的无权的太上皇时,高力士依然对玄宗忠心耿耿,仍然为玄宗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这事发生在上元元年七月十九日,当时奸臣李辅国矫旨率五百武士露刃挡道,玄宗惊吓,几乎坠马;高力士临危怒斥李辅国,李辅国则斩高力士一位随从者,高力士依然毫无惧色,怒斥李辅国,与李辅国共执抢玄宗的马缰。《新唐书·李辅国传》载:“会帝(指肃宗)属疾,辅国即诈言皇帝请太上皇(指玄宗)按行宫中,至睿武门,射生官五百遮道,太上皇惊,几坠马,问何为者,辅国以甲骑数十驰奏曰:‘陛下以兴庆宫湫陋,奉迎乘舆还宫中。’力士厉声曰:‘五十年太平天子,辅国欲何事?’叱使下马,辅国失辔,骂力士曰:‘翁不解事!’斩一从者。力士呼曰:‘太上皇问将士各好在否!’将士纳刀  虖万岁,皆再拜。力士复曰:‘辅国可御太上皇马!’辅国靴而走,与力士对执辔还西内,居甘露殿……太上皇执力士手曰:‘微将军,朕且为兵死鬼。’左右皆流涕。”

高力士自此事后不久,就再也不得留在玄宗身边,直至去世。亦因此事,被奸臣诬陷,流放巫州。但就是在流放地,高力士对玄宗的忠心依然不减,这体现在其在流放地所作的《咏荠》一诗上。《旧唐书·高力士传》载:“配流黔中道,力士至巫州,地多荠而不食,因感伤而咏之曰:‘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高力士在诗中以荠喻己,说自己在长安、洛阳(即两京)时很高贵,正如荠菜在京城那样贵得以斤来卖,而自己在流放地也如巫州五溪的荠菜那样贵得“无人采”。自己在边远地区(即夷)和在中原玄宗身边(即夏)虽有很大的不同,但自己的忠心和骨气都如荠菜那样“气味终不改”,这就是高力士的忠心。

宝应元年三月,高力士为玄宗、肃宗而死。恸哭绝食了七天,呕血而死。代宗和士大夫们闻此亦为之流泪,为褒扬其保护玄宗、肃宗之功,恢复其官位,并赠扬州大都督,让其陪葬玄宗。《高力士神道碑》记载了这一过程:“二圣升遐,绝浆七日,毁不能哭,衔哀而绝,……上士闻之,皆为流涕,主上恩深,禄旧泽及漏泉,赠扬州大都督,仍陪葬泰陵。”《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二卷则记曰:“高力士遇赦还,至郎州,闻上皇崩,号恸,呕血而卒。”其忠心和气节令人扼腕。

综观高力士的一生,其伴随玄宗、肃宗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雨,其忠心是难得的。在历史长河中,虽“野花开遍间朱紫”,但他们都“不及巫州荠菜生”。唐代宗评高力士家族“南方右族,历代纯臣”,是有根据的。

为证明以上的观点,说明高力士并非一些人所认为的奸臣,现摘抄古今几位长者的话来说明:

明代进步思想家李贽认为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官无人”,“内侍如高力士者甚少”。

中国文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葛承雍认为:“在唐开元、天宝时期,高力士蜚声宫闱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学术界历来把他定为劣迹昭彰的反面阉贵。我认为这个结论似欠公允……高力士能扶摇直上,跻足政坛,并不是靠拍马溜须,阿谀奉承,关键是他参与了唐玄宗发动的两次政变……在当时,李隆基代表着地主阶级中的改革派,结束了武氏以后的腐败弊政,从而使八年七变的动荡朝政趋于稳定,出现有唐一代的‘全盛’时期。高力士作为玄宗的得力助手之一,其积极作用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在任贤纳崇尚俭朴、调节君臣关系等方面敢于进谏,曾起过一些积极的作用……高力士在当权集团没人敢议政事时,能审时度势,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确是难能可贵的。安史之乱时,玄宗仓皇逃离长安,于延秋门曾悔恨交集地赞叹高力士的政治预见:‘卿往日之言是今日之事’足证把高力士作为动乱祸根看待是不公平的……在开元、天宝社会由盛转衰时期,前期能否锐意图治和后期如何对待统治集团的腐败及内部矛盾,应是正确评价这个时期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而高力士正是在前期,辅佐唐玄宗下整肃纪纲,振兴遮(应是‘弊’,笔者注)政;在后期,敢于提出针痼除弊的直谏。其积极作用是就肯定的。不能简单的与其他宦官相提并论。”(见1984年第1期《人文杂志》上的《重评高力士》)。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公共课教研部的王志东认为,“高力士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宦官,是坚定的皇权维护者,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杰出的时代弄潮儿,对于开元、天宝盛世的形成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因而受到玄宗以及姚崇、张说等同时代人的敬重。”(见20031月《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论高力士在盛唐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山师专政史系的杨永福认为,“高力士以‘六月政变’和‘七月三日事件’的功臣之身份登上唐中期政治舞台的,在开元、天宝时期的政治生活中,他的政治表现可圈可点,积极面大于消极面,高力士不是擅权弄政的权臣……”(见199911月《文山师专学报》上的《权臣还是忠臣—对高力士的再认识》)

冰星认为,“虽然从民间流传看,高力士其人并不怎么样,但翻开正史看,高力士绝非完全是一个奴颜婢膝,助纣为虐之人……撇开政治上的评价不说,单就他能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来报答玄宗皇帝知遇之恩这一点上说,起码比那些趋炎附势、落井下石、见风使舵、卖主求荣的人强的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愚忠问题其实折射了一个人的人格与品德”。(见《陕西审计》2003年第四期中的《高力士其人其墓》)

洛阳大学东方文化学院的张京华认为:“唐代流传有著名的李白醉酒沉香阁,令高力士脱靴的故事。这个故事如果是真实的,也只能说明李白作为朝廷官员的失态。事实上……他却能一向忠诚谨密,善自约束,不骄横于政,他和唐玄宗的私人感情也很好,士大夫也并不嫉恶他。在李林甫死后,高力士是唯一具有权威的大臣,比如调解边将矛盾一类棘手的事,都由他出面处理。史称‘内侍如高力士者少’。称他为奸臣,将‘安史之乱’归罪于他是没有道理的。”(见《洛阳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中的《“安史之乱”爆发原因初探》)

当外地的学者研读历史,纷纷为高力士平反之时,与此相反,在高力士的家乡,研究冼夫人及其子孙的冼学虽搞得轰轰烈烈,但对高力士这个冼夫人的子孙,却甚为冷淡。有人反而不客观对待历史,把历史当小说,写些批评高力士的文章。当陕西人正忙于为高力士这位外乡人筹建博物馆的时候,高力士的家乡也忙于筹建冼夫人文化广场,但在关于在此广场上雕塑冼夫人哪位子孙的问题上,高力士的家乡的人,对塑高力士的像有些人却予否定,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高力士。

2
  • 上一篇:忠臣——高力士
  • 下一篇:冼姓初探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