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研究动态>>新闻报导

共有 5502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视频)新闻聚集:探寻高力士遗迹

发表日期:2007年9月3日   出处:茂名电视台 【编辑录入:xianzhou


【头像】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这期《新闻聚焦》节目。说到唐代大宦官高力士,他就出生在我们茂名,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和高凉太守冯宝的第六代孙。高力士是在茂名他的家乡度过童年的。时隔一千多年,据传,高力士留在茂名的历史遗迹依然存有多处。这期节目就跟随我们的记者一起去探个究竟

音乐+记者在高州城冼太庙前走路探寻镜头

字幕:记者  马林浩

【现场】 这里就是位于高州城区的高州冼太庙,接下来我就带大家进去看一下。

音乐+记者走进高州城冼太庙的镜头

【现场】大家都知道,冼夫人在维护祖国的统一和促进岭南经济社会发展是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而高力士也是官封一品,位极人臣,他帮助唐明皇治理天下,也是颇有成就。那么一位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一位是唐代的大宦官,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采访一下高州市冼夫人研究学会会长钟平。

【同期声:高州市冼夫人研究会会长 钟平

高州作为岭南故里是广东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两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她能够成为岭南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因为冯冼家族治理岭南一百多年,她的起点是冼夫人,她的最高点、最高峰是高力士。高力士姓冯不姓高,主要是他父亲君衡事件,他小时候就被送到朝廷做阉儿,后来给一个姓高的宦官收养,才改姓高。他收到冯冼家族的精神熏陶,形成了他的博大的胸怀,所以他后来协助唐玄宗治理国家,开创了“开元盛世”,为中国的历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高州作为高力士的故乡,我们家乡人应该要敬仰他,发挥他的精神,建设好家乡,特别是利用高力士这个文化资源,开展旅游业,为高州、为茂名的旅游经济和整个社会经济作贡献。

【中像1】 高力士出生在我们岭南茂名这块热土上,并且在这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在有关专业人士的指引下,我们记者几经查询,在位于鉴江河畔的高州城区西关路一带。据说这里就是高力士故居遗迹所在地。

出:记者围绕高力士故居遗址探寻镜头

【现场】 各位观众朋友,这里就是位于高州城区的高力士故居遗址。据史料记载,这里最初是修建于唐朝初年。是高力士的父亲(君衡)出任潘州刺史时,在高州城区择地修建的。高力士就是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了他的童年生活。在他10岁的时候,高力士从这里离开到长安去做太监。在宫中,他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并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在高力士30岁时,也就是20年后,高力士特地从长安回到高州,在原故居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非常大的宅子。据史料记载,这座宅子在最初时是面积4000多平方米,有三进建筑,而且是砖木结构,里面有多幅名家手笔的壁画。时过境迁,这些建筑以及壁画已不在了,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辉煌的场景。

【同期声:居民

问:阿伯,你是不是世代都是住这里的?

  伯:是世代住这里的。

  问:那你有没有见过高力士的故居呀?

  伯:见过,一半在高力士故居,一半是灵惠寺。全部是平房的,一间一间平房,没有楼房的,一走进去就是一个大天井。砖头拆下来,拆下来建楼,拆下平房和其他,看到那些砖那么漂亮又建起来。

问:这些就是高力士故居里的砖?

伯:故居和灵惠寺两样的砖

【中像2】 历经唐朝的中后期、宋、元、明、清一直到现在,这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这座高力士故居几次被毁,几次被重新修建……现在的高力士故居遗迹已踪迹难觅,故居旧址上的这座建筑是解放后所修建,已为它用。对于这样一座建筑,对于高力士的历史遗迹,我们该如何保护呢?

【同期声:高州市冼夫人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黄燕茂

高力士是中国古代历史名人,他对中唐“开元盛世”的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他的故居是历史留给我们高州宝贵的一个财富,我们应该把这块地收回来,重建高力士故居,重现高力士故居昔日的光环,为我们高州旅游、经济服务。

【中像3】 在唐朝的时候,佛教盛行,因此高力士在修建完自家故居之后,又在故居旁修建了一座寺庙,起名为“灵惠寺”。并请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为其书写牌匾——“灵惠寺”三个楷体大字。如今“灵惠寺”的牌匾已找不到了,但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却留传下来:据说,在灵惠寺建成后,寺内殿设观音阁,阁内正中放置有铜铸千手观音像一座,观音像两侧各有铜铸侍从像一座。但寺院落成不久,两个侍从铜铸像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盗贼放上去的两座木制雕塑,在木制雕塑旁边有这样一首诗:“佛是西方佛,铜是东土铜。请佛暂回西方去,且救弟子一时穷。”被传为奇闻。我们记者在位于高州市区荖园村还发现一口有一千多年的老井,也与高力士有关系。

【现场】 各位观众朋友,这里就是位于高州市区荖园村的思前井,这口井始建于西晋年间,至今已有1600多年。我们可以看到这口井清澈见底,而且它里面的砖还是早期的古砖。这口井据说是潘茂名炼丹时所用的井水。那么高力士回高州的时候也是饮用这口井的井水。因为井水非常甘甜,所以高力士回长安时候特地给唐玄宗带了这口井的井水。因此,这口井又被称为贡井。如今高州的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很多人都饮用自来水,但是附近的很多居民仍然来这里打泉水(喝),因为井水非常甘甜。

【同期声:居民

问:阿姨,你打水来吃还是洗衣服?

姨:吃的

问:你每天都来打水吗?

姨:嗯,天天来打水喝

问:好喝吗?

姨:好喝

问:甜吗?

姨:甜,香甜啊。

【现场】 各位观众朋友,这里就是位于高州市曹江镇冷水铺村风梢岭的高力士衣冠冢(遗址)。刚才我们一班人在专家和有关人士的指引和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这里,通过爬了很长一段山路,累得我们每个人都满头大汗,那么我们终于到达了高力士的衣冠冢。这衣冠冢大家可以看一下,如今已是杂草丛生,非常荒凉。但是这墓最早建于唐代,当时是有墓碑和相关的土砖,上世纪五十年代被盗过了如今都不在了。

【同期声:历史讲师  冼周

按照我们高州志县志的记载:762年的时候,高力士病逝,陪葬陕西的泰陵,当年高州的父老为了纪念他,就在这风梢岭面临鉴江的地方修了个衣冠来纪念他。

【解说】 距离高力士衣冠冢西南60米处有一条小溪,溪上有一石桥,名“落马桥”。以前桥头上竖有朝廷特赐的御碑一块,碑上刻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凡骑马过往的行人,要过桥者,必须落马步行,凸显了朝廷赐予高力士的特殊礼遇。

【中像4】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千古佳名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一段爱情故事,却很少人知道,这段爱情故事的幕后真正导演正是高力士。当年,高力士回到高州根子贡园里采摘完荔枝,通过驿站马不停蹄、快马加鞭地一站一站运往长安献给唐明皇和杨贵妃。贡园里还有不少上千年的古老荔枝树,不知这些古老的荔枝树上是否还结有荔枝?

【同期声:高州市根子镇副镇长  郭成龙

问:我们看到这里的古荔枝树真的是非常的古老,而且中间已经空了,那么我们问一下郭镇长,这棵荔枝树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郭:有1300多年

问:有1300多年

郭:是。大家看,这里有见证,外面已经死了,里面是另外长出来的。

问:那当年高力士采摘荔枝是在这样的树上采摘的吗?

郭:对,当时送到长安是快马跑的,当时的荔枝拿竹筒盖住用加急快马三天三夜送到长安。

问:如今有没有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的客商呢?

郭:有

问:那您知不知道现在西安的客商从这里运到西安需要多长时间?

郭:现在高速公路,现在交通比较发达了,两天多就可以到达(西安)了。

【解说】 贡园内古荔千姿百态,绿树成荫,还硕果累累,这里超过千年的古荔枝树就有39棵,被誉为“荔枝博物馆”。因高力士贡奉给杨贵妃品尝的荔枝摘于此园,根子故被称为“大唐荔乡”。曾任清朝两广总督诗人阮元也因此赋有“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的佳句。贡园里还留有当年高力士在荔枝林边的“栓马树”古迹。

【同期声:高州市历史学会秘书长  刘劲

据史书记载,高力士回高州时,骑一匹火红色的赤血马来到根子贡园监摘荔枝时,把马就拴在这棵树上,当时这棵树是这么一点点大,现在长到这么大棵了,人们称这棵为“高力士拴马树”

【尾像】 大家看到,高力士在茂名的历史遗迹,有些还是有待进一步地发掘、保护和开发,要擦亮“高力士”品牌,实现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协调,使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又使文化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扬,这是很有现实的意义,值得我们共同去努力。好的,感谢收看本期《新闻聚焦》,再见!

                                               (吴志森、韦耀晃、吴 艳、刘 劲)

 

1
  • 上一篇:(视频)打造冼夫人文化品牌(旧城、雷垌古俚人图文石刻)
  • 下一篇:广东省考古所专家考察雷垌古俚人文字石刻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