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冯冼世族>>冯氏族人

共有 5552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忠臣高力士故里及其传闻

发表日期:2008年2月4日   出处:2006年论文集 作者:黄廷威 【编辑录入:xianzhou

高力士之故里在潘州(今高州),至今还保留下许多遗址、遗迹及传闻。诸如:

高力士宅  座落于高州城西关街(今之集贤街),始建于唐代,是高力士的故居。据清乾隆年间《茂名县志》载:“高力士宅位于高州城西北二百四十步。”《太平环宇记》也载,高力士宅在“高州城西北二百四十步”(古制一步五尺)。该宅始建于唐永徽年间(650年),后历经修葺,一直保存至清代。清《高州府志》载:“高力士宅前有高力士亲手种植的椰子树二株,高百尺,宋时尚存。”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重修高力士宅与灵惠寺时,该椰子树尚存,生机盎然。相传,高力士宅占地甚广,宅前有武士“列戟”。宅后有大花园,另配有马房等。至清代,高力士宅日渐破败冷落。清初“岭南三家”之一的文学家屈大均在《后高凉曲》诗曰:“幸蜀当年扈六龙,凄凉故宅草全封。心伤二帝余遗诏,泣向三泉见御容”和清道光年间高州知府黄安涛在《高力士故宅》诗曰:“列戟依稀旧闬闳,中涓声势傲公卿。殿头雅有天人望,乡曲犹传骠骑名。何处珍楼还突兀,于今香树几枯荣。野花开遍闲朱紫,不及巫州芹菜生。”屈氏“凄凉故宅草全封”之诗句说明高力士宅已经破败冷落。黄氏之诗,记述瞻仰高力士宅而热情地赞扬高力士品德和气节。清末,高力士宅被当作试馆用。高州府廉江县南溪村之江峋,就曾借寓高力士宅(即试馆)。江峋自幼嗜书,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勤奋过人,博览书诗。当时江峋年方十二,便赴高州府应童子试。临应考前,恰逢主考官,见他年幼,十分惊异,问他住宿何处?他答为高力士试馆,主考官即令他以高力士试馆为命题作诗一首。他即席挥毫赋了一首七律诗以应。诗曰:“曾被青史有余哀,今向将军旧馆来。开国守关公有种。诸人谁料祸成灾!生闻私语盟牛女,死有游魂到马嵬。一片荒凉荆棘里,野花如雪为谁开?”小江峋之诗紧扣命题,想象丰富,构思独特,寓意深邃,意味隽永,比喻贴切,实为一首好诗,尤以“生闻私语盟牛女,死有游魂到马嵬”更妙、更有创意,主考官审阅该诗后,十分赞赏。于是便将江峋录为秀才。江峋后又高中举人。

灵惠寺与观音阁  座落在高力士宅后花园内。灵惠寺为两进建筑,硬山顶,穿斗梁架式结构,青砖砌成,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寺门匾额“灵惠寺”三个大字相传由高力士延请当时的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手书,用石碑刻制而成匾额,镶嵌于正门口上方。寺前有一堵青砖建砌灰烫涂红照壁。寺内中殿设一观音阁,阁为木质结构,高约8尺,宽1丈多。阁额、圆柱绘刻彩色图案,镶嵌着金薄,玲珑剔透,熠熠生辉,庄严肃穆。阁内置有铜铸千手观音一尊,观音两侧有铜铸侍从两尊,皆由高力士在京聘请名匠用黄铜铸造送回寺阁供奉。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灵惠寺与观音阁重修时,寺阁修饰一新,邑举人杨奇珍根据过去观音阁的奇趣故事,撰写了《观音阁碑》,镶嵌于灵惠寺内。灵惠寺与观音阁始建唐代,为高州四大名寺(灵惠寺、发祥寺、观山寺、观寺)之一,也是粤西地区古代名寺之一。历来香火鼎盛。后观音阁内有一铜铸侍从像被盗,盗者还在寺之墙壁上用木炭题上一首打油诗:“佛是西方佛,铜是东土铜。请佛暂回西方去,且救弟子一时穷。”演绎了一出奇趣佚闻。尔后,人们以一尊木雕侍从像代替铜铸侍从像。据清光绪《茂名县志》载:“阁中有一观音像,二侍者像俱铜铸,相传为高力士置。后失去右旁侍者像,再后以木像补之。”灵惠寺与观音阁于1977年,因高州人民医院扩建门诊大楼及职工宿舍才被拆除。

骠骑馆  景云二年(712年),李隆基(玄宗)即位。太平公主(睿宗皇帝妹)欲废新帝,勾结一些朝臣伙同禁军首领准备举兵发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玄宗与高力士及兵部尚书郭元振密议,及时缉拿太平公主,并诛其同党岑羲、萧至宗等人。力士“扶皇运之中兴,佐大人之利见”的功劳,深得玄宗宠信,不断给他加冠晋封。天宝七年,再加封骠骑大将军,位列正三品。据清光绪《高州府志》载:“案郡国志,故右卫大将军高力士旧乡郡有骠骑馆,相传皆因力士之名。”自高力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后,在其“旧乡郡”便兴建了骠骑馆。而“馆”与“宅”有别,“宅”是家,“馆”是暂住的地方。高力士“旧乡郡”在何处?当在高州良德。《新唐书·冯盎传》云高力士的曾祖父冯盎是“高州良德人”,其家应是其祖父冯智玳,任第一任潘州刺史时才迁离良德,故良德便成了高力士的“旧乡郡”。高力士鼎贵后,便在高州城建了住宅,在其旧乡郡(良德)建了骠骑馆。时至今日,邑中父老还喜谈乐闻高力士与骠骑馆的故事与传说呢!

根子柏桥荔枝贡园  贡园是优良荔枝品种白糖罂荔枝的种植园,这里早在秦末时期就开始有规模地开始种荔枝了。荔枝贡园由何姓六世祖开始接管经营后,今已传到21世,这里种植的荔枝品种有白糖罂、白腊、黑叶、桂味、三月红、糯米糍等,尤以白糖罂为胜。它果大核小,色艳皮薄;肉质爽脆,味道清甜,甜而不腻,留香持久。过去历朝都把这里的荔枝作为岭南佳果上送朝廷,因此这个荔枝园便称为“贡园”。高力士是唐代朝廷宦官和重臣,任知内侍省事,在皇帝玄宗身边工作。他是潘州人(今高州人),深知高州各种荔枝的优劣。他是皇帝的近臣,也知道皇帝及宫妃们的不同胃口和饮食爱好。正因为高力士的特殊背景,故他向杨贵妃娘娘推介家乡岭南佳果荔枝,并献上荔枝保鲜和驿马相传的妙计。自此,皇帝每年都派人到潘州(今高州)监摘荔枝送回长安。故清代两广总督阮元有诗曰:“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相传,高力士曾亲临贡园监摘荔枝送回长安献与唐玄宗与杨贵妃。

思前井  又称思乾井,“炼丹井”、“贡井”。位于高州城东荖园村(今市区东门路),始建晋代,是西晋道人潘茂名炼丹时亲手开凿和使用的古井。井深2.5米,口径0.8米。该井泉水奇特,水质特殊,水位稳定,旱天不半,雨天不溢。用该井水制作的豆腐,特别嫩滑可口,用该井水冲茶,则芳香扑鼻,杯内不留茶渍。由于该井水的特殊功能,吸引了附近一带居民,络绎不绝到该井汲水。高力士回乡探亲时,也从思前井中汲了数桶水,然后用酒埕装回京,送给玄宗皇帝,深得玄宗欢喜,称赞不已。宋《太平寰宇记》对此事曾作了记载:“潘真人炼丹之水,味甚香美,煎茶试之,与诸水异。力士奏取其水归朝。”《兴地纪胜》一书中也有同样的记述。清光绪《高州府志》云:“今荖园井,水味绝佳,疑即此井。”由于此井水质优良,加之是潘茂名亲自开凿,高力士亲临此井汲水送与玄宗皇帝,故深受邑民喜爱,至使一直保存至今。关于该井的神奇,在高州民间还留存一个十分有趣的传说:自高力士汲思前井井水打道回京时,因当时交通不便,从高州至长安(西安)遥遥千里,舟车骑马要月余才能到达。当回殿复旨,刚好玄宗龙体不适,立即传召。力士将思前井“炼丹水”奉上,玄宗皇帝抱病在身,听说“炼丹水”能除百病,延年益寿,即迫不及待取来服用,说也奇怪,服食后顿觉神清气爽,满面笑容,啧啧赞道:“好药!好药!”缘何玄宗吃了“炼丹水”即愈呢!原来他吃了燥热之物,热气积结,便秘,腹隐隐作痛,本无大事。可是那太医不敢开凉寒攻泻之药,伤了龙体,担当不起,而高力士带回的“炼丹水”放了月余,性极寒凉,吃了此水后病即痊愈。

高力士衣冠墓  高力士逝世后,唐代宗以护先帝有功之名,还其官职,赠扬州大都督,并遵照玄宗遗诏,让其陪葬泰陵。高力士故里的族人,也将其生前衣冠葬于高州城东北部的冷水滩附近的风梢岭上,称衣冠墓。当地乡民则称之为太监墓。此墓为砖室结构。1952年,于该墓出土墓碑一块,瓷缸一只。该墓周围有许多附属建筑,墓地左下方,修建有一座祭祀用的庙宇,称“乐平庙”。庙为单进建筑结构,内置高力士塑像供奉祀。庙门额上灰雕庙名:“乐平庙”。门口两侧灰雕对联一副:“乐业安居,草木禽鱼依旧样;平原广土,衣冠文物胜当年。”从该庙到衣冠墓地,须经过一条小溪,溪宽10余米,一条古驿道跨溪而过。为了方便行人及其家族人们祭祀衣冠墓,在溪上修建了一座石桥,称“落马桥”。于桥头旁竖有朝廷特赐的一块御碑,碑上刻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8个大字,宣谕过往行人,要过桥者,必须落马步行。显示了朝廷赐于高力士的特殊礼遇。该墓被列为高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1、中华书局出版:《旧唐书》、《新唐书》。

2、高雷文献:《高力士别传》等。

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第一册。

4、葛承雍:《人文杂志》、(1984年第)其上的《重评高力士》。

5、王志东:《湖南大学学报》(20031月)上的《论高力士在盛唐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6、张均绍:《高州胜迹》。

7、罗大方:《高力士与灵惠寺》。

0
  • 上一篇:高力士故居
  • 下一篇:杨贵妃吃的荔枝产自潘州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