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史海集贝>>德泽后人

共有 5430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忠臣与事二主

发表日期:2008年2月21日   作者:丁仁体 【编辑录入:xianzhou

冼夫人的功业远胜于杨门女将和花木兰,然而在全国的声望来说,冼夫人远远不及杨门女将和花木兰。这究竟为什么?

据有关资料表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不少人囿于“忠臣不事二主”的成见,对冼夫人“事三代主”不够理解,误认为冼夫人“惯于见风转舵”,故不积极宣扬冼夫人的功业。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有必要探讨忠臣与事二主的问题,为冼夫人“事三代主”正名,进一步提高冼夫人在全国的知名度。

“忠臣不事二主”的由来

据《史记·田单列传》,齐国画邑有一个隐居的贤人叫王蠋。燕军打入齐国的时候,对画邑围而不攻,并用封官许愿的办法欲招降王蠋,否则将会屠城。王蠋说:“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于是上吊自杀。王蠋的言行激励国人同仇敌忾,终于击退燕军,收复失地。

王蠋此话深受帝王及御用文人的赏识,他们用移花接木的办法,把它列入儒家“忠君”的范畴,冒充儒家学说,以误导世人,致使历史上演出了“愚忠误尽英雄汉”的无数悲剧。

孔孟反对“忠臣不事二主”

 孔子说:“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篇》)。乱邦、无道之邦的君主都是昏君,面对如此混乱的政治局面,仍能保持高官厚禄,不离邦而去的人,必然是不事二主的“忠臣”。孔子认为这种人是可耻的。对于能事二主的忠臣,孔子则大加赞扬。齐桓公杀了管仲的主子公子纠。管仲却不能象其他臣子那样自杀殉主,反而归顺齐桓公。子贡说:管仲是不仁吧。孔子回答:管仲辅助齐桓公,使他称霸诸候,匡正天下,老百姓至今还享受着他带来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天下混战不止,社会将倒退,何必拘小节呢(《论语·宪问篇》)。同时,孔子也以实际行动反对“忠臣不事二主”。他初任鲁,为鲁司空,又为大司寇,摄相行事,诛‘少正卯’,鲁国大治。后因见鲁君沉迷歌舞,不理攻事,便离开鲁国,周游卫、宋、陈、蔡、楚各国,都不被这些国家的君主任用。六十八岁才返鲁国,著书立说,开门授徒,有教无类。

孟子反对“忠臣不事二主”的言论,较为深刻。当齐宣王向孟子问及贵戚大臣应如何对待君主时,孟子回答:“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章句下》)。易位,是废了这位君主,另立新君。孟子在回答公孙丑的提问时,甚至说如果有象伊尹那样志气胸怀的大臣,可以将不好的君主放逐(《孟子·尽心章句上》)。放逐,是流放,贬谪驱逐。即是臣子可以处分君主。

孔孟反对“忠臣不事二主”,是由于对人民、国家、君主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独到见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从这个论点出发,臣子首先要忠于人民,其次忠于国家,再次者忠君。所以对于邦无道,人民受苦,国家混乱,仍然忠于昏君的臣子,孔子认为是可耻的,正是基于这个论点。孟子认为,对待不好的君主,可以废掉,可以放逐,也是基于这个论点,把人民、国家摆在前列。

文天祥不肯投降元朝。他在被行刑前就写下遗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自今而后,庶几无愧。”

冼夫人“事三代主”的背景及特点

景侯作乱,使梁朝一蹶不振,公元549年梁武帝死至557年梁朝亡这8年内,外有北齐西魏入侵频仍,内有大臣互相攻杀不绝,国无宁日,大权旁落,君主由大臣随意废立,先后换了六位君主,依次为:550年简文帝萧纲、551年豫章王萧栋、552年武陵王萧纪、553年至554年元帝萧绎、555年贞阳侯萧渊明、556年至557年敬帝萧方志。这时,陈霸先因屡立战功,位居相国,封为陈国公。不久又进陈公爵为王。557年十月,年方15岁的敬帝,便禅位于能御外侮、平内乱的陈霸先,历时57年的梁朝结束。早在公元550年,冼夫人与陈霸先会于赣石,回来对冯宝说:“陈都督非常人也,甚得众心,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所谓“识英雄者重英雄”,陈霸先受禅登帝位,冼夫人自然乐于事此二主,这是合情合理之事,何“见风转舵”之有。

陈朝5传至陈后主叔宝,荒滛骄侈,不理国事。公元589年隋兵入建康,叔宝归降、受到隋朝三品官的待遇。当隋帝派总管韦洸安抚岭外时,叔宝受命写书给冼夫人,告知陈朝已亡,叫她归附隋朝,并送去从前冼夫人进贡陈朝的犀杖为凭。这时,冼夫人便召集首领数千人尽日恸哭,才派孙冯魂领兵迎韦洸入广州,岭南平定。因为当时的情形是:第一、隋“帝给赐陈叔宝甚厚、数得引见,班同三品;每预宴,恐致伤心,为不奏吴音。后监守者奏言:“叔宝云,每预期集,愿得一官号。”第二、“陈叔宝遣夫人书,谕以国亡,使之归隋”(《资字通监》·隋纪一)处于这样历史背景,即使冼夫人想起兵勤王,已无“王”可勤。除非据岭南称王,否则只有归隋这一条路可走。所以,冼夫人“事三代,唯用一好心”就好在保境安民,维护国家的统一,也符合“民贵君轻”的儒家学说,名正言顺。

有一部在海南拍摄的冼夫人电影,把在陈亡前几年早已逝世的冯宝,安排活到陈亡之后。由于他不肯归隋,要做“不事二主”的忠臣,便自己一个人出走到海边,以后不知所终。可见几千年前王蠋的话,在当代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因此很有必要以历史唯物论分析“忠臣不事二主”以从中拨乱反正。

0
  • 上一篇:冼夫人与陈霸先及陈朝的关系初探
  • 下一篇:冼夫人是个好妻子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