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冯冼世族>>冯氏族人

共有 6230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贤良本无主 济时便有功——评说高力士历史功绩及其承传冼太精神的贡献

发表日期:2008年3月5日   出处:2007年论文集 作者:吴汉林 【编辑录入:xianzhou

[内容提要]特殊生活环境经历造就了高力士特别的精神心理力量,让他成就了常人难以作为的历史业绩,立下了匡时济世的功劳,高力士的人文精神是冼夫人文化大江流的一脉。

[关键词]环境、心理、能为最不易为之事,匡时济世、冼夫文化的一脉

封建社会里把人分作三六九等,四海之内如裁缝、商贾、倡优本人及其后代,宫掖中的太监群体,都受社会歧视和伦理的压制的(如不允许考功名);再加上历代一些文人墨客对历史事件人物点名道姓地“实属虚构”,虽说摆一副与世无争的面孔,却一个个都别有用心而为,结果构假乱真,以讹传讹,如冯冼第六代孙冯元一即后来唐明皇宫太监高力士,有缓冲当君国间矛盾减轻国家民族灾难的历史功绩的,但其匡世济时的身名历来都受到污损。我们为不愧对前人计,和善为后世谋,要为高力士度身正名,送还一段历史真面目。

1、宦官:特殊的历史群体

1.1在封建社会前期即使显赫的秦皇、汉武,宫闱内里的宦官仅是“以侍宴游”而已,并不授予干预政事实职。后来,比如东汉末,帝王多是“奢荡是求”的荒主时,对“饰姬姜狗马之玩”极尽能事的太监们便格外恩宠了,对他们动辄“遍封万户”,“并列五侯”,以至闹得“三纲错乱,四海崩离”,被社会贤士喻为恃神作恶的社鼠!——因此天下汹乱起来,不只帝业倾危,生灵涂炭,社鼠们往往亦不能善终,乃至“无须殆尽”,“内竖咸诛”。所以传统史论常将内竖和外戚同列为社会动乱的乱源以讳帝王的荒滛懦弱,以至宦官始终没有好名声。

1.2宦官群系里确实产生过对国家民族的发展有过大作用和大贡献的角色,除了人们熟知的郑和之外,还可能列举出唐玄宗时经历特殊、心力特别的巧于济时匡世的高力士。况且作为中华民族后人的现代人,对历史和历史人物应怀抱尊崇和宽容心态,给前人的言行进止作评价不是追究他们的功过,而是发掘我们中华人文资源,发扬光大对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激励作用的精神风骨,古为今用。况且太监是刑余人,永远失去了正常人的伦理生活,沦为帝皇的家奴,对他们的得失功过要从他们的特殊处境中去判释,还以该还的清白给他们中的皎皎者。

2、高力士:为了匡世济时能为最不易为之事的宦官

2.1从冯元一到高力士。冼夫人第六代孙冯元一,10岁时任潘州刺史的父亲冯君衡被按察史万国俊诬告谋反,“家遂藉没”。家破人亡之后,少年冯元一被阉为奴,后又转辗至洛阳伺候武则天,以聪明懂事被赏识。宦官高延福把他收养后,又因他身健力壮,姓名便为高力士。此后,高力士倾慕和投靠藩王李隆基,直至李隆基被册封为太子、登基为唐玄宗后50多后,都不离不弃在玄宗的左右,长有古人之风。世上最难为的事是事君,所谓伴君如伴虎,尽礼尽忠会被认为阿谀附势,鲠直无邪会被认为切伤龙颜,严谨循规上下都不以为善。而宫内最下贱的人是太监,唐开元天宝年间太监三千禄位再高也是皇室使奴,动辄咎无可辞,行止如履冰。然而高力士数十年间奉侍唐玄宗,竟能“周旋无违,献纳必可,言大小而皆入,事曲折而合符,恭而不劳,亲而不黩,谏而不忤,久而不厌,美畅于中,声闻于外”(见潘炎奉敕撰《高公墓志并序》)。高力士不只致开元盛有功、置安史之乱没有更乱有劳,况且他为人的精神品格承传了冼夫人文化中义而护国、仁而爱民的人格价值观念,我们应该景仰高力士。

2.2高力士:自强不息。高力士少时从显赫殷实的望族里,旦夕之间沦为阉奴,这惨绝人寰的灾祸彻底粉碎了他从公子哥儿到承泽荫福的封缰将吏的人生坦念。他已无选择人生权利,但在终生为奴的路途中,是庸碌无为还是有所作为的两端去从,还由得自己。他选取了后者,虚怀学习,潘炎在他墓志里说他珍惜武后送他“受教于内翰林”的机会,“学业日就,文武不坠”,尤其娴熟兵艺,“百发皆中”。凭自己的智勇、能力和忠诚、坚韧等才德得到玄宗宠信之后,他居高思危,充分明了自己受内外高官阿捧而又忌怨的成败叵测的处境,但他知危而进,钻研和积累与良臣交结以及奸宦周旋的艺术,“左右明主垂50年”而常险常夷,他“宽厚之量,艺业之尤,宣抚之才,施舍之迹,存于长者之论,良有古人之风”。

2.3高力士:识人辩世。人要有所作为,就要熟识和适应生存环境;即使要对眼前这种环境进行政良革新,也得身在其中,识人辩世,才能谋而得时,行而有果。武则天后期和中宗当政那几十年,李氏王子之间,王子们与太平公主、韦后之间,环绕皇权的暗斗已展开。身为潘王的李隆基便“阴聚才勇之士,谋匡复社稷”。(《资治通鉴·唐纪25》)20多岁的高力士就与之倾心相结,此时李隆基离明主之尊的时距还很远。高力士可谓识人。当李隆基登基为皇,高力士升任官机构总管,颇为显赫的了。但生性聪明,荣不忘忧的高力士,终日精明办事、谨慎对人,以求久远。当时官为开府仪同三司的王毛仲,自恃玄宗宠信,在朝中作威作福,作贱宦官,且最看不起高力士,常为难高力士。但高力士忍隐羞辱,从不显露颜色,也从未向玄宗反映王毛仲的无礼。如果高力士带头与王毛仲作对,必然引发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生出宫廷祸患和社会灾难,而且衰败属谁很难说的了。

2.4高力士:智勇而谨慎。战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取狭路相适斩将夺旗的勇胜,都令人佩服。而高力士智勇拆招是在愚忠声名掩护下恰到好处、天衣无缝地完成。因此人主对他无忌习,重臣也多对他无敌意。与其说他有心术,不如说他有心德,他是依照祖先冼太对人对事“唯用一好心”的人生行为价值标准,成功地做了一件又一件世间上最不易的之事,比如在唐玄宗而前为被奸臣攻讦的良才张说冼刷最名,多次劝告唐玄宗要对奸妄李林甫、安禄山、杨国忠等人别宠信太过等,产生了匡世宗济世的效果,不只在世时一般内宦、外臣对他看好(至少对他无可奈何);他死后封建儒士如《新唐书》作者,虽有拿他挑剔之心,但终作出温和评价如“生平无显显大过”。所以高力士的智勇谨慎也令后人折服的。又据《资治通鉴·唐纪26》记载,宰相姚元之很受唐唐玄宗信任,一次姚元之面向玄宗“奏请序进郎吏”时,“上仰视殿屋,元之再三言之,终不应”。元之担惊受怕,急忙离开,高力士即时谏劝玄宗说,你应当面表示可否。玄宗回答:“联任元之以庶政,大事当奏闻共议之;郎吏卑秩,乃一一以烦朕耶!”不久,高力士利用“宣事到省中”的机会,向姚元之述说了玄宗这些话,让姚元之消除了疑虑,“元之乃喜”。高力士就这样真诚地平静地消除了一场臣间的误会。如果是心怀异端的小人,就会趋机挑拨从事渔利,比如顺着玄宗的沉默不语气氛说些姚元之的不是。封建社会中,帝皇册封太子事,皇亲国戚、朝臣疆师都会依据自己的利益需要或明或暗地去影响宫廷的抉择,往往引发内乱。当唐玄宗也为立太子事寝食不安、举棋接受,避免了诸子争位的社会动乱。“推长而立”,而不是具体推谁,这是很有艺术性的。

2.5高力士:地老天荒,诚心不改。从主动结交藩王时的李隆基到内侍到皇帝,到最后绝食身亡陪葬泰陵共50多年,地老天荒,高力士也没动摇过做人干事“唯用一好心”的古道热肠。如此好心的“小心内侍”,除他之外,侍宦史里没有别例。高力士所处的环境地位特殊,身为内侍机构的总管,官阶越过三品,宫廷内的矛盾都在他身上交叉,稍有不慎就有不测之祸。而他数十年历险如夷,功绩日厚,德望很高,小人奈他不何,皇帝始终对他信赖:“力士当上,我寝则稳”。马嵬驿兵变时,随行文武将士也要处死杨贵妃,玄宗不忍,高力士一番“将士安则陛下安矣”的谏劝,让玄宗信服,缢杀了贵妃,使安史之乱没有乱上加乱。758年唐玄宗从蜀地回到长安当上了太上皇,张皇后、李辅国沆瀣一气,为了孤立、挟制玄宗,便把竭心保护玄宗的高力士流放巫州(今湘西),力士已77岁,但贞心不改,作《芥菜诗》明志:“华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高力士给唐玄宗的魅力,是诸多的。但主要是这个“小心内侍”一贯好心,从来没有在匡扶皇室的大件事中显有私求,尽干正直事,尽做好心人。例如他有“虽至亲爱”因犯法“临覆败”时,也“皆不之救”;他统领禁军平王共之乱时下令“斩级者无战功,擒生者多上赏,避免了玉石同碎。总之,高力士在唐玄宗身边几十年,终身权重心谦,做事高远,做人低调。这种为人处世的精神品格与他先祖冼太“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的风骨,何其相近乃尔!冼太始终于中土,高力士始终忠于朝庭,这是貌合神同的。今天冼夫人文化精神对建设社会软环境起着重要作用,那么高力士的人文精神,也是冼太文化大江流的一脉。

3、对历史人物评价不公的教训

3.1有后人对高力士吹毛求疵,源于人文学识的短缺。文化唯物主义和心理历史学说认为,人的生活和经历遭遇决定人的心理特色。人的求生发展的心理需求不同,是不同的物质条件限制造成的。法国著名历史家M·布洛克在《为历史辩护》一书中说:“历史事实本质上都是心理事实”。所以,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物心理。高力士出身于冼氏世家,少年时得冼太忠义仁爱家训的熏陶,家破被阉为皇内侍后,优异生活在身,大权在手,一生何求?唯用一好心而已,好心加小心,又智勇谨慎,便是他的特殊心理。他便不卑不亢、不露声色,做成了别的内侍别无法问津的许多大好事。如果越过了心理与行为相应的规律去苛求高力士应有别的作用,就既不恭物,也不敬人了。同时,唐玄宗之后宦官弄权作恶一代代严重,也全责任朝廷,不能也扯一份挂在高力士身上。问题还不止于此,在于一种把历史当面团随心所欲去搓拧的为我所用的风气。历史长河里,如高力士被贬不当的,高力士之前至少有后汉的曹操,之后又有五代的冯道。“郁有古人之风……深得大臣之体的冯导”只因为“事四朝、相六帝”,被编撰《旧五代史》的史臣判定为“怎称得上忠臣呢!”理由是“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虽然逝者长已矣!但是由封建帝制催生的升降、褒贬不公的人事风气却能“永垂不朽”,危害至今,就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了。当年,古长安的封建卫士构造出“脱靴”等事件贬高力士,也抬高了李白的身名。岂知今日大上海又有特级教师利用传媒恶搞起李白来了,他不只讥笑李白出身不显赫,还揶揄李白好酒好色、诗歌无品位(说李白诗只有1%可以,99%是闲言狂言),还表示意犹未了,“下一步要恶搞杜甫”。其实拿历史做脚垫,搞臭前人搞香自己的恶搞者,又何止一个教师!清史已被搞得真假迷离、邪正移位,古典四大名著亦已岌岌可危!封建专制文化主要特色是个人要凌驾他人头上,万物为我利用,你死我活,我荣你贱。我国社会长期落后之源便是封建文化。日本社会科学界研究“阻碍现代化要因”课题时指出,目前发展中国家存在阻碍现代化的要因是落伍的政治机构、经济基础和封建性的思想体系。其实,封建性思想体系是主因。而最令人担惊受怕的是:眼前行封建文化之实的人是张着前卫身份的。

3.2列宁的遗教“忘记过去就意味着叛变”,应不仅指一场社会主义革命历程,实在应函盖整个人类历史。宋代理学大家程颢《遗书》有说:“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心:念头)对待历史的立心,如果不公正,确实可以丧辱国的,试想我们中华文化那优秀的部分被恶搞得声名沧落,那糟粕部份又被善搞得沉渣浮起,中华民族何以得繁荣维继?社会上出现了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会受到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判处。危害了历史文化文明的行为,最终也会损害国家民族利益,其罪过应根据哪些法规去量度和判处呢?有如此设问,皆因空穴来风,并非虚构话柄。

4、公正评价高力士的现实意义

4.1公正评译高力士的历史功过,确认他历史上的合理地位的现实意义,不只是了结了一桩历史疑案,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在人文观念上对人本意义的认领和珍惜。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向世人宣示的文化新意识,与我们国家封建社会初期提出的“民为邦本”思想是有质的不同的。民为邦本是它的底线,民始终处在被统治的地位,因而没有把维护的人权益放于治国理民的底线,民始终在被统治的地位,因而没有把维护人的权益放于治国理民的底线。因而历史上一代代的封建政权都蔑视人权民利,为了家天下的暴利就为所欲为,要天下人为己用,要历史为己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褒贬,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这种极端落伍的文化见识又由王而臣,由臣而民,泛滥祸害开去了,“历史注我”、“我注历史”的不公平的风气竟至习以为常。由此可见,前代和现代文化圈子里违背唯物史观去戏说中华历史,恶搞历史人物,乃至在活生生的人群里被此无原则交恶,相互有目的的攻伐,妨碍团结,破坏祥和,确是有历史根源和思想伦理根源的。所以,以人为本,不只指现代人,还应该指历史长河里的古人。对历史里的人物,不依其富贵贫贱的出身按古时既定的标签给他定位,而应该按他的生活环境及他身处其中的言行效果影响了民族荣衰和民生的祸福去分析估定,做到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不隐不张。这样正确去评估历史和历史人物,既有益现时健康的民风建树,也有益现时朴实的文风建树。

4.2再者,科学地评估高力士功过,肯定他匡世济时的历史贡献,自然也就肯定了他的一些仍可以为今人借鉴的精神力量。高力士终生恪守大义,终于职守;智勇而谨慎,大度而小心。他以刑余之身,数十年亓亓戮力,参与处置国家安危和四海祸福大事。这些都是冼人精神的再现。人生在途突遭不测,痛定泪干后,就锐气大伤,对生活退而求其次,得过且过,聊以偷安,一般人如此。但亦有例外,面对茫茫前程进而求其优,就另辟蹊径,深思谨行,追逐日影,蹑上高峰,高力士如此。高力士没有遗德,这是他受后人敬仰的原因。

 

主要参考文献:

1、《旧唐书》。

2、《新唐书》。

3、《资治通鉴》

4、《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兼内侍监上柱国齐国公赠杨州大都督高公墓  铭并序》(潘炎撰)

5、近代现代研究冼夫人及高力士的著作若干。

(作者为副编审、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茂名市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茂名市社科联原专职副主席)

0
  • 上一篇:高力士与唐玄宗
  • 下一篇:高力士是唐玄宗的忠臣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