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学术争鸣>>力士忠奸

共有 5241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忠贞不渝、目光远大的唐朝重臣高力士--吴兆奇《冼夫人文化史话质疑》

发表日期:2008年3月29日   作者:黄煜飞 【编辑录入:xianzhou

去年,吴兆奇先生的大作《冼夫人文化史话》在官方的力捧下面世了,我早有一睹为快的心愿。前些天,我托朋友从茂名书店买回一本,粗略浏览一番,发觉书中的一些观点并不是很成熟,有些观点笔者也难以苟同。本文,我仅从评价高力士的角度,谈谈自己肤浅的见解,以就教于吴老及各位专家学者。

吴老在《冼夫人文化史话》第九章,称高力士为“冯氏畸儿”。我认为这对高力士的评价不够恰当。“畸”,中文的含义有三:一、“偏:畸轻畸重。”二、“不正常:畸形。”三、“数的零头:畸零。”很明显,吴老文中所谓的“畸儿”,也就是怪胎。高力士是冯氏宗族的怪胎,吴老何出此言?且看他的说法——

   “如果说抄家灭族的奇祸巨变,使得家族本性出现了扭曲变形,那么这种扭曲变形就集中体现在高力士身上。冯冼家族那股阳刚锐利之气,变成了阴柔怪谲之气;那种真诚豁达的人格,变成了虚伪和奴性。高力士虽然获得大将军的头衔,虽然曾经权倾朝野,但是由于这种历史的扭曲,仍然显示着冯冼家族的衰落沉沦, 剩下千百万改了族系和姓氏的、承传着族系和姓氏的后代,为冼夫人供奉着百世不衰的香火。”

“高力士早期支持李隆基,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他虽然做过一些好事,但终究‘瑜不掩瑕’,功难顶过。”

     在上面的叙述中,吴老有两个地方颇值得商榷:第一、对高力士进行盖棺定论式的评价,但这种评价存在着严重的偏见,既不全面,也不公允。第二、对冯君衡事件后,冯冼两姓的发展源流用了一种大胆的、但又缺乏史实依据的臆测——冯冼两姓,改了族系和姓氏。本文仅从高力士评价的角度分析,至于冯冼两姓在冯君衡事件后的源流发展,笔者另文陈述。

   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最基本的原则是实事求是,“不虚美,不隐恶”;既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而走极端,又不能以中庸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人和事,应该以其人其事对历史的发展究竟起了何种作用来评判,主要起了积极作用的,那就应该肯定,反之,就应该否定。在评价高力士问题上同样如此。

     高力士一生,经历了唐朝走向盛世和迅速走向衰落这两个阶段,他一生的主要活动有哪些?与唐朝的盛世与衰落有何种联系?我们主要抓住了这些主要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问题自然就迎刃如解了。

     一、高力士继承了冯冼家族爱国忠君的传统,是历史上的一个大忠臣

    “高力士,潘州人,本姓冯”(今广东高州市人),是著名巾帼英雄冼太人的后裔。高力士的曾祖父名冯盎、祖父名冯智玳,父亲名冯君衡。冯冼两姓在岭南地区是世家望族,世为俚人首领,以忠义著名于世,这种贞忠报国的家传精神同样在高力士的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唐中宗景龙年间,唐玄宗还是个一般的藩王,地位不算突出。然而,唐玄宗自小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确立了远大的志向。在宫里,唐玄宗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在长期的宫廷生涯中,高力士对这个王子有了更加深刻了解,很希望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因此,高力士对唐玄宗的服侍非常周到,“力士倾心奉之,接以恩顾”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高力士既是一个有眼光、有远见的人,又是一个知恩图报、满腔真诚和热血的真君子。

     不管后来唐朝的政治如何风云变幻,高力士对唐玄宗的支持不改初衷,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辅助唐玄宗成就帝业。唐朝自武则天当政,局势多有变故,武则天死后,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各种政治势力斗争十分激烈,政局极不稳定。景龙四年(七一零年),韦后为当女皇帝,与散骑常侍马秦客、光禄少卿杨均密谋毒死了唐中宗。唐中宗死后,韦后搬出幼稚无知的李重茂上台当傀儡皇帝(殇帝),自己临朝摄政。她还想爬上皇帝的宝座,准备对李旦下毒手。在这个关键时刻,素有胆识的唐玄宗在高力士等人的帮助下毅然发动宫廷政变,及时消灭了韦后势力。后来,也是在高力士等的全力帮助下,消灭了太平公主的势力集团。唐朝的政局在历经了20多年的动荡后,终于稳定下来,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随着政局的稳定,唐玄宗的帝位也日益巩固,对高力士的信任也日益加深,很多家国大事都由高力士代为处理,高力士遂成为唐玄宗的重要辅臣。史载:“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玄宗常曰:‘力士当上,我寝则稳。’”由此可知高力士已深得玄宗的信任,这是高力士在其政治生涯中走向权力巅峰的重要一步。虽然,家国大权在握,但高力士并没有专权乱政,以忠于李唐王朝的赤诚之心,小心用好手中的权,因而能“谨慎无大过”,为唐朝延续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推动唐朝进入更为繁荣的开元盛世作出应有的贡献。

     政局的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唐玄宗惰于政务的情绪日趋增加。唐玄宗曾想把天下事交给李林甫处理,高力士极力反对,并说:“天下柄不可假人” 。高力士的主张,对保护李唐王朝和唐玄宗的地位都是有好处的。安史之乱时,高力士随玄宗避乱入蜀,肃宗在灵武即皇帝位,玄宗听到后,高兴地说:““吾儿应天顺人,改元至德,不忘孝乎,尚何忧?”对此,高力士不同意地说:“两京失守,生人流亡,河南汉北,尽为战区,天下痛心,而陛下以为何忧,臣不敢闻命。”可见,高力士当时的思想境界比唐玄宗还要高。

     唐肃宗即位后,唐玄宗退位为太上皇。高力士被肃宗身边的宦官李辅国所排挤,发配黔中。高力士在流放中,写了一首诗,这是世上仅存的高力士作的诗《感巫州荠菜》:“两京作芹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他托物言志,以荠喻己,说自己在长安、洛阳时很高贵,流放巫州却无人理睬,自己人虽不在主人身边,但忠心和骨气永不会改变。宝应元年,在流放中的高力士听到唐玄宗已经在前一年死去的消息,悲痛至极,绝食七日,终呕血而死,享年七十九岁。

     现在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有一座金粟山,山上便是唐玄宗的陵墓——泰陵。在这壮观的泰陵边,有一个黄土堆,破败而且很不起眼,但就在这黄土下,长眠着唐玄宗最忠实的仆人——高力士。这个黄土堆,是唐玄宗唯一的陪葬墓。唐玄宗在做太上皇的最后几年孤苦时光中,终于想明白了那些当初甘愿为他当牛做马的奴才和大臣们,只不过是他荣华富贵的附带品,真正能属于自己的,便是与高力士一起打拼天下的主仆兼兄弟之情。所以在死前,唐玄宗亲点高力士为自己唯一陪葬之人。唐玄宗生前赐给高力士的财富不计其数,但唯有这封遗诏,才真正显示了在这位皇帝心中,高力士早已不是奴才的身份,而是朋友,是兄弟,是唯一可与之交心,与之荣辱与共的人!

     二、高力士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和过人胆色的政治家

     高力士虽为宦官,却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和决断性格。早在唐玄宗还是藩王的时候,高力士就认定唐玄宗绝非平庸之辈,并尽其所能帮助唐玄宗,除韦后,灭太平公主等势力,稳定皇权,充分体现了高力士过人的智慧与胆色。唐玄宗即位之初,尚能有所作为,后来的太平景象也慢慢地将这位有所作为、有才华的皇帝熏醉了。天宝四年,年过花甲的唐玄宗纳了自己的儿媳妇、27岁的杨玉环为妃。“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渡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逐渐沉迷声色,又昏庸任用奸邪之人。作为皇帝亲信的高力士不仅仅伺候皇帝和贵妃的起居,更重要的是多次给皇帝忠告。开始唐玄宗还听,说得多了,皇帝就不高兴了。后来果然招致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唐玄宗痛悔不已:“悔初不听卿言,致有今日之祸!”

     安史之乱,危及两京,唐玄宗避乱入川,仓皇逃跑,途经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死了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又协迫玄宗杀杨贵妃。要江山还是要美人,唐玄宗犹豫不决,气恼无奈之下,责问将士:“杨国忠就算该死,有杨贵妃什么事?”高力士劝说唐玄宗:“贵妃故然无罪,然将士已杀其兄,妃在君侧将士岂能自安?今将士安则陛下安,陛下安则天下安。”唐玄宗遂赐杨贵妃死,最终平息事态。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到高力士处置危急事态的机智和远见。

     三、正确看待历史上有关高力士的传说

     宦官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不能因为他们为宦官出身而一概否定。历史上的宦官有两类,或者是两种作用,一种是制造了很多的祸乱,如东汉末年以张让和赵忠为首的十常侍,臭名昭著,专权乱政,为害社会;又如明朝后期以魏忠贤为首的一伙阉党,专擅朝政,残害忠良,落得千古骂名。但中国历史上,也不乏贤良的宦官,像东汉的蔡伦、明朝的郑和,都是在世界史上很有贡献的人物,高力士也许说不到他们这个层次,但是他在太平盛世当中,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历史人物,他权倾朝野,却并没有专权乱政,为祸唐朝,因此我们应该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吴老对高力士的负面评价依据之一就是“高力士陷害过李白”。关于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的故事,最早的出处来自于唐人杂史笔记《国史补》(李肇撰)和《酉阳杂俎》(段成式撰)。故事是这样的:“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忘万乘之尊,因命纳履。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遂为脱之。”李白在宫中受到玄宗的接见,神气高朗,气宇轩昂,玄宗被他的神采所震慑,竟然忘记自己贵为帝王之尊,允许李白脱下自己的靴子,意思是让李白随意一点儿,不必那么拘束。李白于是将脚伸给高力士说:帮我脱掉靴子!高力士一时手足失措,居然就给他把靴子脱掉了。

     高力士为李白脱过靴么?高力士是否记仇而害过李白?在最权威的《旧唐书.高力士传》和《新唐书.宦者上》这些史著中均没有关于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的记载,更没有高力士害李白记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CCTV-10《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康震,在其专著《康震品李白》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质疑:“高力士到底是个什么人呢?高力士是当时唐玄宗最信任的‘老奴’,对玄宗尽心尽力。‘老奴’这个称谓毫无贬义,而是种特殊的亲近称谓……尽管高力士有如此大的权力,但他本人从不乱政,而是全心全意地辅政……高力士这个人有三大性格特点:第一,对唐玄宗无条件的绝对忠诚;第二,做事非常谨慎——“力士谨慎无大过”;第三,在政治上特别精明。他向玄宗提的建议一般都是出于维护皇权、忠于朝廷的立场。玄宗有什么家事、朝政都愿意听他的意见,极其信任他……在宫中,玄宗一般不称呼高力士的名字,而是称他为将军,皇太子则称他为二哥,其他王子公主都叫他阿翁,尊他为长辈,驸马则称他为爷……从这些称谓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高力士在宫中的特殊地位,以他这么高的地位,怎么可能为李白脱靴呢?李白固然清高自傲,但是从身份而言,毕竟只是个翰林待诏,他有多大的胆量,敢让高力士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在皇帝的面前给他脱靴?再说,李白自己非常珍惜这次入长安的机会,他在宫中侍从游宴、奉诏作诗都很谨慎。他既无可能也完全没有必要让高力士这个权贵给自己脱靴,这个行为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只会带来很大的麻烦。退一万步讲,即便真有脱靴的事情发生,非但不能说明李白蔑视权贵,行为清高,反而只能说明李白是一个不识大体、不顾大局的人,其实,这种行为本身也并不符合李白的真实性格、个性。在大庭广众之下让高力士为自己脱靴难道就等于傲视权贵吗?从本质上来说,命人脱靴这种轻薄浮躁如同浪子一般的荒诞行为方式与李白浪漫豪迈、旷达清俊的言行方式根本格格不入。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一件看似在权贵们面前扬眉吐气的‘光辉’事迹,李白却从未在自己或者与他人交往的诗文中提及,按照李白的个性,如果真有其事,怎会保持沉默呢?”“后人为了塑造李白蔑视权贵、傲岸不群的精神姿态,在他身上附会了太多的故事,力士脱靴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例。唐代的著名诗人何其多,可脱靴这个故事偏偏就附会在李白的身上,个中道理也很简单:这样的故事最有可能发生在李白的身上,如果说发生在杜甫、李商隐身上,不可能有人相信,因为这件事情比较符合李白性格的逻辑和风采。但事实上,力士为李白脱靴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只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

     因此,以民间传说为事实,未作认真的分析考证,把一顶奸佞的帽子扣在高力士的头上,着实不是科学的态度,实在欠妥.

     当然,权倾朝野的高力士,作为唐玄宗最为亲信的辅臣,他也有过滥权、以权谋私的过失,尤其是对造成安史之乱、国家动荡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这丝毫不损他一生对唐朝贡献。各方面文献资料都表明,高力士是个聪明的宦官,有时候头脑倒比皇帝还清晰,站在封建正统的角度分析,他没有专权祸国、图谋废立等不轨的行为,因此,《新唐书》这样说他:“生平无显显大过”,是比较公允的评价。

     有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高力士:他是一位有着复杂出身、凄苦经历,具备远见卓识和清醒头脑,但同时也对唐朝由盛转衰负有一定责任的一代宦官。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的唐史专家胡戟这样评价高力士:“他有历史局限性,但他也为唐王朝的中兴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比唐王朝尔虞我诈、亲情泯灭的残酷斗争,他对唐玄宗致死不渝的忠诚,无疑是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一个亮点。而他与唐玄宗不离不弃、终生不渝的关系,更是超越了君臣,超越了主仆,那是一种生死与共的朋友的情谊……” 

 

 

注释:

①引自2002年《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586

②引自吴兆奇《冼夫人文化史话》第130

③引自吴兆奇《冼夫人文化史话》第147

④引自《旧唐书.高力士传》,以下引文,不特别说明,皆出自此。

⑤⑥⑦引自《新唐书.宦者上》。

⑧引自康震《康震品李白》第四章《李白长安受挫之谜》

⑨摘自20061214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真实的高力士》


 

1
  • 上一篇:与《冼夫人文化史话》作者商榷
  • 下一篇:高力士原籍不容篡改——评郑显国《高力士史略》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