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冼庙文化>>纪念习俗

共有 6550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浅谈高州民间音乐与纪念冼夫人风俗的关系

发表日期:2009年3月31日   作者:黄廷威 【编辑录入:xianzhou

高州民间音乐主要有《高州歌音乐》(山歌、采茶歌、唱春牛等)、《高州音乐》(器乐曲)、《高州佛教音乐》、《高州道教音乐》、《高州基督教音乐》等。下面分别简介一下以上这些音乐:

《高州歌音乐》(山歌、采茶歌、唱春牛等)。如:高州山歌,起源于唐代,明代中期评定高州八景时, 就把“东山樵唱”定为一景,可见高州山歌早于明代就已经流行。高州山歌主要调式有《金塘调》、《红泪怨》、《丰收乐》等。《金塘调》音域广阔、悠扬;《红泪怨》低沉、忧郁;《丰收乐》轻松、活泼,各具特色。尔后在传统高州山歌调旋律基础上进行加工,使之丰富与发展。比如配上音乐过门及音乐伴奏,大胆搬上文艺舞台,由独唱、对唱发展到合唱、二重唱、小演唱以至山歌剧,成为一种群众喜闻乐唱的歌曲。高州采茶歌,流行于高州西北的荷花、石板、南塘、顿梭、大井、东岸等地。是明代由江西、闽南等地传入广西北流和信宜西北部,后演变为采茶舞、采茶戏。高州荷花、石板等地受北流、信宜采茶戏等的影响而产生、发展起来而成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高州采茶歌唱腔属山歌唱腔系统,主要曲调有《参拜调》、《点茶调》、《采茶调》、《卖茶调》等。早年用打击乐伴奏,后来增加了一些管弦乐器伴奏。平日村夫农妇时有高唱采茶歌或低哼小调,边劳动边唱歌自娱。《高州唱春牛》又称《舞春牛》或《送春牛》。于清代由广西传入高州。唱春牛以牛为中心,唱词即兴编成,多为祝颂岁稔丰收,人寿年丰之类的祝语。唱腔仅有“牛娘调”一种。表演者边唱边舞,并配以打击乐及管弦乐伴奏,使场面气氛活跃热烈。

《高州音乐》(器乐曲)  明清时期,高州音乐主要是民间的八音锣鼓、哨呐和二胡、奏琴等乐器演奏贺年曲。明未清初,八音锣鼓随着闽南移民大量移居粤西而传入高州境内,其由若干曲牌与锣鼓段连缀而成的一种套曲,后称锣鼓八音锣鼓班。因古代乐器分为八大类(金、石、丝、竹、刳、土、革、木)而成的一种套曲。俗称锣鼓班或八音锣鼓班。又因最初演奏多在厅室之内,故又名华堂班。后又演变为锣鼓亭。在演出时,由两人抬着一架用彩绸、花串、球穗、图案装饰一新的锣鼓亭,按打击乐,管弦乐顺序,一边行进,一边演奏。八音锣鼓中有鼓、大锣、大钹、铛锣、木鱼、哨呐、箫、笛、弦等民间乐器,以打击乐和哨呐吹奏为主。今天,八音锣鼓经不断改造、革新,在传统演奏基础上增加了乐器门类和广东音乐、粤剧名曲、熔吹、打、弹、唱于一炉,使之形式到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别开生面。

《高州佛教音乐》  始于唐,盛于宋,一直沿至明、清、民国至今。唐代高州已出现了由高力士(冯元一)建置的第一座佛教寺院灵惠寺。该寺碑记有“慈航”、“梵音”等语。其“梵音”即佛教音乐。又宋代苏轼《题冼夫人庙》诗中有“铜鼓葫芦笙,歌此迎送诗”之句。清代仪克中《题高凉山冼墓》诗中有“夜静笙箫迓古祠”之句,皆可作为高州境内流行佛教音乐之佐证。

《高州道教音乐》  大约形成于宋代或宋代以前,初时尚未有规范乐章,乐器配置也不甚讲究,演奏带有很大随意性。旧志亦载,昔时丧礼用乐,钟鼓不分(清光绪《茂名县志·风俗》)。到了明代,婚丧祭祀,“悉遵典礼(同上)。自明以后,民间每有丧事,都请道士做“功课”,超度亡灵,俗称“喃斋”。喃斋时,道士边喃边配以响乐。乐器配置也根据程序内容严格区别。其时,道观音乐“斋调”旋律古朴而低沉;至于民间丧事,则采用近乎“斋调”一类的器乐曲,以锣、鼓、钹等打击乐为主,并以唢呐伴奏,格调凄清、沉郁、令人伤感。斋乐有十多种腔调。点主时有奏大乐,奏小乐之分,奠酒时用铜铃或铙钹以助节奏。当丧礼进入护送死者灵牌过“奈何桥”一节,音乐曲调极为悲凉凄绝,令人倍感伤感。

《高州庙堂音乐》  一般每年举行春秋两次大祭时演奏。按部颁发会典规定,不同祀主有不同规格的礼典和祭祀乐章。如祭孔庙(文庙)所奏乐章依次为昭平、秩平、叙平、懿平以及德平之章。乐器用钟、鼓、箫、笛、琴、瑟、埙、篪,祭祀时按司礼程序:唱、舞、乐紧密结合,法度极严。音乐巴有合奏的配分谱。这些庙堂音乐词谱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有38种。对于研究古代礼典文化和古代音乐有参考价值。民间氏族举行宗祠祭礼,亦有鼓吹,多请当地八音锣鼓班为之。

《高州基督教音乐》  基督教自清光绪年间传入高州后,也有其音乐。主要是教徒举行礼拜活动时由唱诗班演唱,伴奏乐器主要是钢琴。

高州民间纪念冼夫人风俗,多种多样,举不胜举。归纳起来,分为二大类:一是节日喜庆类;二是诞辰祭祀类。冼夫人一生顺应潮流,顺应民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爱国爱民的功德无量,德高望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爱戴和崇敬。作为冼夫人家乡的高州民间,在各地建置了众多的冼太庙,由于对冼夫人的崇拜、怀念更深情,对冼夫人的拜祀更频多。已逐渐形成了“初一、十五拜冼太,小孩契冼太,困扰求冼太,诞辰祭冼太”的习俗。在这些习俗中,有“姑太(冼太)探外家”庆典活动,有迎送冼太到神社祈寿求福活动、有庆祝“年例迎送冼太巡游活动,有纪念冼太诞辰祭祀活动等。以上民间纪念冼夫人习俗,都是与高州民间音乐有着密切关系的。下略举数例,以资说明。

1、庆祝“年例”拜祭冼太活动。年例,又称春祈。是高州境内最热闹,最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节日。据清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至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年例的具体日期,各地不同,一般从农历正月初旬至二月底,也有些地区在其他月份的。年例期间,城乡群众以社(如楼前社、楼后社、亭梓社、集贤社、怀柔社、金华社为单位,按自原定的社日(即年例期)集资举行祭社盛典,意为祝愿当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时间一般头尾三天。每到年例期,社内张灯结彩,亲友不请自至,家家设宴招待。白天,举行祭祀冼太活动;晚上演大戏、木偶戏、曲艺演唱,还举行游灯饰、彩旗、游(舞)狮、舞龙,游飘色(多扮成古代戏曲故事人物)、游锣鼓亭(八音班)、游神像(用装饰花轿抬着神像游行)、长号等游行。这种活动,俗称“游神”、“游人”,实际上既游神也游人,含有“人神共乐”之意。这种活动,城乡都举行。高城新街(今府前路)、长坡、曹江、高凉山等一些社庙,因奉祀的是冼太或兼奉祀冼太,所以年例游神时,多是抬着冼太游行。游行队伍除锣鼓亭演奏音乐外,还有大锣、大鼓、长号等沿途吹吹打打(演奏),助兴助威。游行的锣鼓亭演奏的乐曲多为《六国封相》、《得胜令》、《闹新春》等,其节奏高昂、激越热烈,使活动场面气氛十分热闹。

2、纪念冼太诞辰祭祀活动。据清光绪《茂名县志》载,在茂名县(今高州市)专门奉祀冼夫人所建的冼太庙有六十三座(不含另设祭祀冼太的其他庙宇)。这些冼太庙多是由当地的群众捐资创建的,但也有长坡旧城和高州城冼太庙是由州官建立的官祀冼太庙。又据清光绪《茂名县志》载:“春秋仲月二十四日及十一月二十四日诞辰,本府率官属致祭。”在致祭活动中,典仪有唱迎神曲,所奏乐章有咸平乐及德平之章等,乐器用钟、鼓、箫、笙、笛、琴、瑟、埙、篪等,祭祀时按司礼程序,唱、舞、乐紧密结合,法度极严。如长坡旧城冼太庙的祭祀活动,除了州府官方组织的统一规格仪式祭祀外,还有冯冼后裔参与家族式的庆典活动。他们在组织游神(冼太木橡)活动时,在游神乐队中还可以组织十二支长号吹奏,每次可以连续敲打超过十二下响锣,可以连续燃放超过十二响炮。据说,这是皇帝当年对冯氏家族游神的特许做法。所以,旧城冼太庙组织的游冼太活动,其锣鼓声、长号声、八音声、放炮声、声声相接,连续不断,气氛非常热烈,情绪十分激动,场面特别壮观。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高州民间举行纪念冼夫人习俗活动时,都离不开民间音乐,而民间音乐活动也只有在纪念冼夫人风俗和其他高州民间风俗活动中才能尽量发挥其功能作用。在这里,可以这样说;高州民间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是依靠高州民间纪念冼夫人风俗及其他高州民间风俗活动的存在,而高州民间纪念冼夫人风俗及高州民间风俗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就必须借助高州民间音乐。由此可见,高州民间音乐与高州民间纪念冼夫人风俗及高州民间风俗活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高州广大人民群众自古以来,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对本地土生土长的文化艺术(民歌、戏曲、音乐等),都甚喜爱,直至各种新文艺蓬勃发展的今天,高州人民群众对本地的民歌、戏曲、音乐等文学艺术的喜爱,不但不减弱,反而日益增强。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扩大冼夫人文化影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振兴祖国服务。高州民间音乐(所括民歌、山歌)和地方戏曲、演唱的创作及演出活动,空前活跃兴旺。如:为了讴歌冼夫人的的丰功伟绩,弘扬冼夫人爱国主义精神,近年来,高州业余音乐工作者创作了一批音乐歌曲。由冯国成、周泽明作词,周泽明作曲的高州市冼夫人诞辰节主题歌《冼夫人之歌》曾获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音乐评比二等奖)。由黄燕茂作词,邓永业作曲的《平云山颂》歌曲,受到群众的好评。2006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冼夫人诞辰节时,曹江木偶班自编自演了数台《冼夫人》木偶戏,吸引了数千群众围观,赢得观众赞赏。随着弘扬冼夫人爱国爱民精神的深入发展,高州民间音乐将会更加兴旺发达。

5
  • 上一篇:高州冼太庙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下一篇:电白正月十七日的活动不是纪念冼夫人忌辰的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