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史海集贝>>读史有感

共有 2318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冼夫人善从儒学中吸取营养

发表日期:2014年4月22日   出处:高州师范学报 作者:黄燕茂 【编辑录入:xianzhou

【内容摘要】冼夫人一生始终尊崇儒学。这主要表现在:冼冯联姻,吸取儒学养分;兴学育才,宣传儒家思想;身体力行,实践“三纲八目”;传承历史,促使汉越融合。为岭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冼夫人;儒学;营养

 

 

 

冼夫人,出生于岭南古高凉的一个南越酋长家庭。她少年时代就很能干,多智谋,善用兵,能安抚部众,劝亲族为善,制止兄长冼挺侵掠旁郡,深得远近拥护,是个少年女英雄。随着她的成长,尤其是与高凉太守冯宝结婚参政后,受到冯家带来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她的人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八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她始终尊崇儒学,积极传播和吸纳儒家的传统文化,为岭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 冼冯联姻,吸取儒学养分

 

公元535年左右,冼夫人与罗州刺史冯融之子冯宝结婚,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她的家公罗州刺史冯融本是汉族小国北燕照武帝冯弘的后裔,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士大夫,饱读诗书,谙熟儒家经典著作。历代都是州郡的长官,十分注意宣扬封建思想,推行封建文化。冯冼联婚后,冯宝也仿效古代“赘婚”制的习俗,自新会落籍高州良德,繁衍子孙后代。冯宝也像他父亲一样,是个儒雅的地方官。冯宝的思想传承了正统的儒学。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学说不但深入到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社会心理的凝聚都有巨大影响。冼夫人同深谙儒学的冯宝结合后,自然而然地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从而在冯家学到了更多更具体的汉族传统文化。尤其“每共宝参决词讼”后,都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熏陶,懂得:“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三礼目录》)。从此儒家思想通过冼夫人的传播,也逐渐渗入越人部族里去,推进了百越地区封建制的发展。

 

2. 兴学育才,宣传儒家思想

 

岭南地处我国南疆边陲,背靠五岭,下临南海。在古代,这种地理环境,极大地限制了岭南与中原的沟通,影响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还被人们视为“南蛮”之地,是当时越、巴、僚等少数民族生活和栖息的地带。也是最原始、野蛮和落后的地区,甚至还有人吃人的现象。当时,岭南正处在两种社会、两种文化(封建社会和氏族社会,先进的华夏文化和刀耕火种滞后的百越文化)同时并存的局面。

生长在这个多民族杂居地区的冼夫人,身为俚人部落首领,十分重视传播和吸纳儒家的传统文化,促进本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积极支持封建王朝“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的措施。在她的部落辖区内,也建立了郡县乡学制度,“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提倡学习汉人带来的文化知识,内容仍以儒家经典为主,“诫约本宗,使从民礼”。鼓励越人和汉人通婚,仿效汉族礼俗和伦理道德观念,改革原先越人部落中“中贷,掠人为奴婢”等陋习。推行“学而优则仕”制度。从此,越人社会风气大为改变,实现了“以礼仪威信镇于俗,汲引文华、士相与诗歌,蛮中化之,蕉荔之圩,弦诵日闻”。乡里闹市之间,出现了琅琅的读书声。造就了一批越人的知识分子,加速了越人的汉化。

 

3. 身体力行,实践“三纲八目”

 

儒家提倡的“三纲”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冼夫人一生中,忠君爱国、亲民爱民、修身齐家等表现,无不是从“三纲八目”中孕育出来的。具体表现在:

3.1 忠君爱国。

忠君爱国是儒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冼夫人一生突出的表现。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有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才有家庭的幸福和个人的欢乐。冼夫人一生向化中原,致力维护祖国的统一,坚持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割据,推动汉越融和,保境安民。直至冯宝逝世后,冼夫人还是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带领她的儿孙们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割据,推动汉越融和。

为了教育子孙后代尽忠尽孝,冼夫人每逢年节大典都把梁、陈、隋三代王朝封赐物品陈列出来,训示子孙:“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俱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冼夫人的忠君爱国之情,到了晚年还不改不移。冼夫人的爱国精神,激励着子孙后代。在隋亡唐立之际,她的孙子冯盎拥有番州(今广州)、苍梧(今梧州)、朱崖(今海南岛)等二十州领地数千里,有人怂恿他自立为王。但冯盎不忘祖训,坚决不肯。他说:“吾居越五世矣,牧伯唯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冯盎以岭南二十州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冼夫人言传、身教、物示的结果。

3.2 推崇“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

对内部主张和平安定,劝阻各族不要互相攻战。冼夫人推崇“以和为贵”的思想,认为“德莫大于和,”表现在同汉族、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携手共进、努力做到“协和万邦”。冼夫人出生于世为南越首领的家庭,其家族成员既然要接受官爵、封赏,也就得学习汉语,晓得封建的“礼治”,提倡“齐之以礼”。所以冼夫人很注意修身养性,遇到各族首领互相攻战时,就规劝亲族行善,并用“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伦理道德去教育和感化族人。这充分表现了冼夫人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海纳百川的宽宏胸襟。冼夫人的兄长南凉州刺史冼挺恃着自己兵多势众,常常侵掠旁郡,她多方规谏,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二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下》)。就是说,倚仗自己的势力以武力去征服别人的,别人并不是打心眼里服从他,而是出于力量不足的原因。凭着自己的德行使别人归附的,别人是心悦诚服,完全出于自愿,就像孔子门下七十二贤拜服孔子一样。“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夏桀、商纣两个君之所以会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得民心者得天下。“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修其身而天下平”,想使民众拥护、支持自己,必须注重得民心之道。因此,要求她的兄长要修身养性,解仇息兵,她的兄长在她劝导下,便改恶从善,由此“怨隙止息”、“自是溪洞之间,乐樵苏而不罹锋镝者数十年”,各部族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海南俚人一千余洞亦慕名归附。

3.3 以民为本,亲民爱民。

冼夫人虽贵为百越首领,但她却把自身置于百姓之中,“天下之大任,莫大于恤民”,诚心安抚百姓,坚持有乱必平,又坚持做好抚绥工作,以消除动乱带来的创伤。每遇到一次大的动乱之后,冼夫人都亲自前往慰问,帮助民众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仁寿元年(公元601)因广州“总管赵讷贪暴,肆意掠夺少数民族,致使诸俚僚多有亡叛”,后来隋文帝派人查处了赵讷后,还派冼夫人抚慰俚僚各族。冼夫人以八十高龄之躯,不辞劳苦,亲自拿着诏书,自称使者,巡视十多个州郡,招抚亡叛,所到之处,俚僚各族都欢欣鼓舞,闻风而降,从而稳定了岭南。冼夫人还“请命于朝,置崖州”,解决海南长期被弃置的问题。海南与大陆之间由于受海峡阻隔,中原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未能传入,经济贫困,文化蒙昩,加之动乱频仍,以致长期落后。冼夫人出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观点,带兵平定了海南黎族动乱,后来建置了崖州。并以先进的生产技术,优良的水稻、番薯、芋头、葱、蒜等种苗,扶持黎族发展生产。从而使海南黎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与内地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3.4 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是冼夫人治理岭南的基本理念。

冼夫人本着“为政以德”,用德行治理国家,以其感召力提高越人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她又是“化民成俗”的主要力量,要求官员必须首先通晓政府的律令,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律令,使民知法。强调而且严格实行“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的政策凡是违法者,都一律依法论处,由于法律严明,“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在以“法”治国的问题上,冼夫人也是廉洁奉公,执法严明,不行偏袒之事,做到“公生明,廉生威”、“其身正,不令而行。”公元590年番禺俚帅王仲宣谋反,兵围广州,形势危急,冼夫人派遣其孙冯暄率师前往救援。由于冯暄与敌将陈佛智是好友,“故迟留不进。”冼夫人大义灭亲,派人将冯暄逮捕囚禁于州狱,并在今高州市曹江镇帅堂设“帅将公堂”,公审问罪。这充分体现了冼夫人执法严明,违法必究,不徇私枉法的良好形象。

 

4. 传承历史,促使汉越融合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曾经做过替人办理丧事赞礼的“儒”。所以后来人们就把他为首的这一学派称为儒家。他重视“礼”,要求人们严格遵守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做到臣子忠君主,子女听从父母,下级服从上级。他承认天命,也不否定“鬼神”,提倡德政和教化,反对苛政和刑杀,提倡“举贤才”,主张“学而优则仕”,反对世官世禄的亲亲尊尊贵贵的官僚制度。在思想上提出 “仁”,仁,就是“爱人”,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以缓和阶级矛盾。在教育上提倡学和思的结合,以及“学而不厌,诲而不倦”的精神,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他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晚年,他还整理和编写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春秋》等,他的言论还被他的学生搜集、记载在《论语》里。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孔子被尊崇为圣人。孟子继承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并在许多方面有所发展。他的政治主张是实行仁政王道,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仁政王道,才能达到统一天下与治理天下之目的,其所有论述几乎都密切联系着仁政学说进行阐发。孔子和孟子的学说合称为“孔孟之道”,对几千年来我国社会影响极大。孔孟之道的哲学观点是:只要“风调雨顺”就可“国泰民安”,不需要太多的抗争和思考,“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处理世间的矛盾时,义与利——则重义而轻利;理与欲——则存天理而去人欲;德与力——则主张以德服人,否定以力服人;法与教——则主张德权,认为法律与刑法是次要的。

冼夫人善于从儒家学说中吸取营养,最突出的就是“大统一的国家观念和忠君观念,封建制度永世不变的超稳定观念,以等级森严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学而优则仕’的知识价值观”(见《岭南文化》107页)在观念文化上,岭南在许多方面赶不上中原文化,但由于冼夫人能“广采博取”,变革求新,也取得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形成了有粤西风味的文化特色。

冼夫人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她是南北朝时岭南地区维持安定和平的主要力量,她在开发建设岭南这块国土中,创造了颇具特色的岭南文明。这些都是她接受和实践儒家传统文化的结果。

0
  • 上一篇:冼夫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军事家
  • 下一篇:弘扬冼夫人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刍议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