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史海集贝>>读史有感

共有 2903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弘扬冼夫人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刍议

发表日期:2014年4月22日   出处:高州师范学报 作者:张丽红 【编辑录入:xianzhou

内容摘要冼夫人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它与“和谐文化”关系密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通过转变思想观念、立足冼夫人品牌文化、大力弘扬地方文化特色、不断传播冼夫人文化等途径,以充分发挥冼夫人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冼夫人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也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工作。

六世纪百越族杰出的政治领袖冼夫人(512602),历经梁、陈、隋三朝。她一生爱国爱民,深受亿万人民爱戴和敬仰。1500年来,经历世代传承、弘扬、升华,积淀成深厚的文化传统。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文明升华,造就了冼夫人精神,也孕育了冼夫人文化。冼夫人爱国爱民精神始终是冼夫人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对维护社会安定、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世界文明转型的时期,我国从科学发展到和谐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进一步研究冼夫人文化,发挥其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1. 冼夫人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影响力

 

冼夫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影响,认识到民众在维护社会安定、推动社会变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伟大力量,从而传承和弘扬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做到顺应民心、体察民情,关心民众生活、解救民众困苦,尊重民众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政权,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这就是冼夫人思想的主要内涵。

冼夫人以其伟大的一生,叱咤风云,对岭南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既有其成功的时代背景,而其本人高贵的品德、杰出的智慧和毅力、非凡的军事、政治才能,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面。1938年,岭南大学冼玉清女士誉冼夫人为“妇女为国立德立功之第一人,妇女开幕府建牙悬肘之第一人,妇女任使者宣谕国家德意之第一人,妇女享万民祭祀之第一人”,给冼夫人带上四顶桂冠。这说明,历史孕育了冼夫人文化,其本人也是不断在创造历史,不断创造内涵丰富的冼夫人文化,从而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遗产。

冼夫人和冯宝结婚后,1400多年来,繁衍了众多的冯冼后代,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以至港、澳、台和东南亚、欧、美等地,尤以高州、化州、阳春、海南等地为多。其中许多人,不管今是姓冯或姓冼的,他们都说冯宝和冼夫人是他们的祖宗,因而逐渐形成了裔孙众多,人口不断繁殖的“亲缘文化”。冼夫人在生时的活动核心地带是高州等粤西南和海南等地,其势力范围到达于粤中、江西、广西、贵州和越南等地。从地域来说,冼夫人活动的地区主要是岭南,她给予当地历史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因而在这些地方形成了冼夫人文化圈,即有邻里乡党关系的“地缘文化”。冼夫人在岭南地区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遗址,因而,形成了以冼夫人为核心的,以物为媒介的“物缘文化”。冼夫是女将军,是社会改革家和政治定。历代以来,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她的传说故事,政府官员和文人学士歌颂她的诗楹联也不少,还有不少歌曲和戏剧表现她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历史功勋。因而,各业的同业人员一群又一群,其表现共同主题的关于冼夫人的作品与日俱增,许多关于冼夫人的研究专著、论文也相继发表。因此,亦形成了以冼夫人为主体的“业缘文化”。

综观1000多年以来有关冼夫人的事象,在粤西和海南等地早已逐渐形成了亲缘、地缘、物缘、业缘为网络的冼夫人文化。这个文化圈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扩大。是历史孕育了冼夫人文化,是冼夫人本身开始创造了冼夫人文化,也是历史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冼夫人文化。冼夫人文化的本身是历史范畴,是我们伟大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直到今天,冼夫人文化也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当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光辉的冼夫人文化,必将继续发扬光大,不断造福岭南人民和其他地区的群众。由此可见,冼夫人文化已真正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成为了世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深远,很值得我们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得以进一步弘扬。

 

2. 冼夫人文化与“和谐文化”的相互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种文化的精神理念来支撑,冼夫人文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传播广泛,在广大的民众当中有较深的思想基础和认同感,冼夫人文化与“和谐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都有其一定的作用。

“和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既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又有浓厚的时代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合和”思想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几千年来维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已提出“礼之用,和为贵”;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现实生活中,体现“合和”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的也比比皆是。如“一团和气”、“和气生财”、“天人合一”、“和睦共处”等等。小到个人,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讲的就是要保持个人身心和谐;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推己及人”,讲究的就是诚恳、理解和友善的人际和谐;大到国家,则主张“民以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讲究的是一个国家的执政机关和领导者与百姓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人与万物平等和谐相处,是冼夫人最高的理想境界,这一境界既是对中国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它的创新,这是冼夫人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契合点之一。

冼夫人的一生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政治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冼夫人在婚前,已“在父母家,抚循部众”,“劝亲族为善”,主张各部族和睦相处,不要动辄兵戎相见,“互相攻击”,多构仇怨。特别是规劝其兄南梁州刺史冼挺,不要“恃其富强,侵掠旁郡”。这对岭南的影响是很大的。“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她冲破民族偏见,带头与汉官冯宝结婚,婚后“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与宝参与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属,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祖国南疆民族团结的局面更为牢固。到了隋代,化解民族矛盾,严惩贪官赵讷,招慰亡叛,安定百姓,既铲除了腐败,又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立了新功。军事上,反对地方割据和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她智挫高州刺史李迁仕,配合陈霸先平定了侯景之乱;与陈朝的章昭达配合,内外夹攻,击败了广州刺史欧阳纥的反叛;打破徐璒的封锁抗拒,迎隋将韦洸入广州,为隋的统一全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指挥军队击溃王仲宣的叛乱,进军南海,解救了广州之围,又一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经济上,积极传播汉族当时的生产技术,推动岭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她教育百越各部落“尽力农事”,提倡男耕女织,促进了各项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她在梁朝时请建崖州后,加速了当地封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文化上,发展封建文化,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她大力宣传汉族的文明与进步,“以礼仪威信镇于俗,汲引文华,士相与为诗歌,蛮中化之”、“蕉荔之圩,弦诵日闻”。岭南地区“自隋之后,渐袭华风,休明之化,沦洽于兹,椎跣变为冠裳,侏离化为弦诵,才贤辈出,科甲蝉联,彬彬然埒于中土。”冼夫人为岭南社会的进步,的确作出了重大贡献。从上所述,笔者认为,以广义上讲:“冼夫人文化”与“和谐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包涵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内容。在今天看来,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人是社会的细胞,人和人的活动是社会的主题,离开了人的活动就不成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成和谐社会,从根本上应着眼于人,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为,就十分注重人的道德和修养。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强调精忠报国,舍生取义,推己及人,强调以人为善,诚信友爱,诚信待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华大地绵延相传两千余年,儒家学说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仁爱”,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道德,孔子还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视天下为一家,博爱就是一视同仁。

冼夫人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是,能使俚人文化与汉族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全民族文化的综合体中有三大思潮:儒家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为中国老百姓所认同和接受,经过千多年积淀形成的冼夫人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其它形态如文学、音乐、书法、绘画、建筑、诗词、民俗甚至日常语言的渗透和影响无处不在,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和谐也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 如何发挥冼夫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综上所述,冼夫人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在世界文化当中,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汲取冼夫人文化的思想精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作用。

3.1 继承和弘扬冼夫人文化,加强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为“爱国主义”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旗帜。任何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团结一致。冼夫人就是一位把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地位的爱国楷模。她身处南北朝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的特殊历史年代,拥有六个州的地域和雄厚的武装力量,完全有实力称霸岭南,但为了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减少战争对人民、对经济、对社会的损害,她放弃了一己私欲,不称王、不独霸,顺应历史潮流,坚持带领岭南人民投奔祖国的怀抱,并且先后五次打击分裂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境安民,使岭南地区安定繁荣。

我们今天要以冼夫人为榜样,大力弘扬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既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也是对那些数典忘宗的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主义分子的有力鞭挞。

3.2 继承和弘扬冼夫人文化关键要转变思想观念。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面临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党早就提出了“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要求。冼夫人文化博大精深,其文化具有多样性,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维护和保护冼夫人文化的多样性,既是历史和时代的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愿望,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及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

近几年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将警醒人们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传统。为此,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站在对国家和历史负责,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以及保护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上认识冼夫人文化,将冼夫人文化进一步继承和弘扬,进一步科学运用冼夫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3 大力弘扬地方文化特色,立足冼夫人品牌文化。冼夫人文化的伟大意义已超越一般文化含义,是事关国家、民族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一种文化,也是营造“和谐世界”的一种文化。因此,冼夫人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精神资源。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冼夫人文化不仅是凝聚民族精神的力量,也是赢得世界注意力的一张王牌。作为冼夫人故里的高州,理应着力打造这个超乎寻常的伟大文化品牌。

要对家乡充满热爱,就必须有一份生在家乡的自豪感,只有立足了冼夫人品牌文化,才能发挥地方优势,激发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愫。我们要努力挖掘、整理和利用冼夫人品牌文化,形成地方文化特色的局面。如1996年高州市“首届冼夫人国际诞辰节”大力宣传冼夫人旅游文化品牌,吸引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擦亮了区域品牌和名人效应,万人空巷,反响热烈。

3.4 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不断传播冼夫人文化。近年来,冼夫人文化通过各种的文艺活动形式,传播越来越广,对当地的旅游、文化、经济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的历史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以德治国”战略的延续。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应不断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继承具有世界意义的冼夫人文化这一份重要文化遗产。

在开展冼夫人文化活动中起点要高,形式要新,资源要整合,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尤其要重点突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这一主题认真进行策划、展开,同时,要注重参与活动的群众性、社会性和活动的连贯性、持续性。

3.5 继承和弘扬冼夫人文化重点在青少年。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少年对冼夫人文化的了解、认识和兴趣,对发挥冼夫人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可根据冼夫人的生平事迹,编写连环画,出版面向社会各阶层特别是青少年的通俗读本等,以引起广大青少年对冼夫人文化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将冼夫人的事迹,通过举办诵诗诵经、戏曲欣赏、书画展览、礼仪学习和动画片、卡通片、电影、连续剧制作、播放等形式或活动,还可以尝试将冼夫人文化加入中小学乡土教程,或在一些学校进行“传承基地”命名,学生德育课程开设冼夫人文化的课程等。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受到冼夫人文化的熏陶,使冼夫人文化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以此,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整理冼夫人文化的积极成果,充分利用好冼夫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资文化遗产,认真贯彻“保护为主,科学规划”,冼夫人文化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隋书》、《北史》、《论语》。

[2]《老庄语录、孔子语录、孟子语录》,台海出版社1997年版。

[3]《试论冼夫人的为民观》,黄燕茂著,南方论刊2009年版。

[4]《广东旅游文化第一品牌——冼夫人文化》,陈英辉著,《冼夫人研究》2006年版。

0
  • 上一篇:冼夫人善从儒学中吸取营养
  • 下一篇: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