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学术争鸣>>故里存疑

共有 3747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高凉郡县的演变及与冼夫人故里关系

发表日期:2007年6月17日   作者:张均绍 【编辑录入:xianzhou

关于《谯夫人》(冼夫人)故里问题,史书已有明确记载,《隋书》和《北史》一致认为是“高凉”人。但由于“高凉”是一个已经在历史上消亡了的行政地域,而且“高凉”在历史上曾经几度组合,在不同的历史朝代里,其地域范围也不相同,因此必须对高凉郡县设置及其演变情况按其朝代析出,方能找到冼夫人故里中的高凉地域。本文就高凉郡县的演变与冼夫人故里关系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高凉郡县名字的由来

《舆地纪胜》云:“高凉山在广东茂名县东北。本名高梁山,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改梁为凉。汉高凉县盖置于山下。”文中的“茂名县”,即今天的高州市。高州市曹江镇有一座高山,名叫高凉山。此山雄伟壮丽,风景优美。山中奇珍异果,清泉怪石,远近闻名。古代借助于这座名山的称呼,在山下建立郡县,取名高凉郡(县)。这是“高凉”名字由来之始。

《茂名县志》(清光绪版)载:“高凉山在县北五十里,高百余丈。本名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因名。高凉郡名本此。”《县志》又载:“山半有高凉庵,祀冼夫人。庵后有大石一片,高七八尺,曰观音石。有栗树,大可合抱,结实离离,珍味独异,秋风起摘,其名曰高凉风栗。庵右有井,泉极清冽。前有大石竖起,划然中分,曰试剑石。山之过峡名马鞍坳,有石卓立山麓,方广寻丈,上有大字数,石黑字白,皆古体不可识,远望之则字势飞舞险劲,亦奇迹也。”

从以上的历史资料可见高凉山风景独特,远近闻名,因取名高凉,故山上山下的许多景点也以“高凉”冠名,如古建筑冼太庙称“高凉庵”、古栗树称“高凉风栗”等等。因此可以认定,高凉郡名是因高凉山而名,“高凉山在茂名县北五十里”,即今之高州市曹江镇银塘村境内。

(一)汉晋时期的高凉郡县设置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设高凉县,县治于高凉山下的良德坡(今高州市东岸镇)上。

三国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分高凉县置高凉郡,郡治思平(今恩平县),高凉县治良德。又置高兴郡,郡治广化(今阳江西北)。

西晋太康四年(283年),高兴郡并入高凉郡,郡治安宁县(今阳江西部)。

从汉至晋,先设高凉县,后设高凉县郡。郡治先后设于思平、广化及安宁县,但良德一直为高凉县治。这是高凉县、郡设立的初期阶段。

(二) 南朝时期的高凉郡县设置

宋:高凉郡治从安宁迁至思平县。

齐:高凉郡治从思平迁回安宁,高凉县治仍于良德。

:高凉郡治从安宁移至高凉县,治良德。

大宝元年(550年),安宁县改为高凉县,高凉县治移至安宁。

陈:永定二年(558年),高凉郡治迁至安宁。

南朝时期,高凉郡、县治所迁徙频繁。宋齐期间,高凉郡治先后在安宁及思平之间转辗相迁,至梁时又迁至良德,陈时再回迁安宁。这时期,良德先后为高凉县治和高凉郡治。这是高凉郡县设置的第二阶段。

(三) 隋唐时期的高凉郡县设置

隋:废郡为县,高凉郡改高凉县。

大业三年(607年),废州改郡,高州改为高凉郡。电白县属高凉郡,良德县属永熙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郡改州,废高凉郡。六年(623年),复置高州,电白、良德隶属高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高州为高凉郡。

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复州,高凉郡复为高州。至此,结束高凉郡县的行政建制历史。

隋唐时期,州、郡、县三级行政区的设置更替频繁,关系错综复杂,其间经历了三个时期:首先是废郡为县;其次是废州改郡;最后是废郡复州。至乾元元年(758年)撤销郡制,高凉郡改为高州后,高州地区不再实行郡级建制。

 

三、高凉郡与电白郡的关系

(一)南朝时期电白郡的设置及与高凉郡的关系

宋:元嘉十六年(439年),从高凉郡析置海昌郡,辖地为今电白县树仔镇和电城镇,郡治在宁化县(今电白县树仔镇莘陂村)。

梁:大通中(528年),析高凉郡置电白郡,辖地为今高州市东北部及电白县西北部,郡治在今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同年置连江郡,辖地为今电白县马踏镇,郡治在今马踏镇禄岳村。又置南巴郡,辖地为今电白县麻岗镇,郡治在麻岗镇麻岗村。

综上所述,元嘉十五年(438年)前,今电白县地域全部属高凉郡境。但从元嘉十六年开始,在高凉郡内先后析出小郡共12个,其中设在今电白县境的新置郡有4个。至南朝末,在今电白县境内,同时为电白、海昌、连江、南巴等4郡分治,因此,在今电白县境内不再是高凉郡的地域范围。这时期,高凉郡与电白、海昌、连江、南巴郡是同时存在的平等关系的郡级行政单位,它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二)隋唐时期电白郡的演变及与高凉郡的关系

隋初,高凉、电白、海昌、连江、南巴等郡的地域范围不变。

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县。海昌、电白二郡合并为电白县,废南巴郡为南巴县,废连江郡为连江县。电白、南巴、连江县治在原郡治所在地。

大业二年(606年),南巴并入连江县。

大业三年(607年),废州改郡。高州改为高凉郡,电白、连江县属高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高凉郡,武德六年(623年)复置高州。天宝元年(742年)废高州改高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高州。至此,高凉郡的行政建制正式结束。在唐代,电白县先后隶属高凉郡和高州。

综上所述,隋朝建立后,撤销郡级建制,改郡为县。电白郡改为电白县。大业年间,撤销州级建制,将高州改为高凉郡,电白县才复属高凉郡。今电白县从元嘉十六年(439年)开始先后从高凉郡析出海昌、电白等4个地域独立建郡后,析出的各郡行使各自独立的郡级行政职权,不再归属高凉郡,其间经过168年。直到大业三年(607年)将高州改为高凉郡后,今电白县地域才重归高凉郡辖。

四、高凉郡与良德县的关系

(一)良德县的地理形势

良德古县座落于高州北部(今东岸镇)。这里是黄塘河与军墟河的汇合点,是片方圆数百亩的大盆地。由于这里的位置处于古代高州南北水陆交通要冲地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此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朝民族首领冼夫人,曾长期在这里屯兵防守,操练兵众,严密地控制着这一带的战略要地。由于这里长期驻军,使这里附近一带的地名,都与军事活动有关,如在良德坡北部几公里处,有个集镇名军墟,沿镇而上,还有军屯、军营、军堡等地名。这些都是古代各种军事活动有关而命名的特殊地名。古代也在这里设置郡县治所,使这里成了高州地区北部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良德县的设置及其演变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在合浦郡内置高凉县,县治良德。

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合浦郡分立高兴郡。建宁元年(168年),改高良郡,郡治良德。不久郡废。这个时期仅仅维持21年,是良德为郡治之始。

三国: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吴分高凉县立置高凉郡,郡治思平县(今恩平北)。

西晋:高兴郡并入高凉郡,郡治安宁县(今阳江西部)。

南朝:宋时,高凉郡治从安宁迁至思平县。齐时,高凉郡治从思平迁回安宁县。宋齐两朝,高凉县治仍于良德。梁时,高凉郡治从安宁移至高凉县,治良德。大宝元年(550年),安宁县改为高凉县,治安宁。陈永定二年(558年),高凉郡治从良德迁至高凉县(安宁)。

永定二年(558年),在高凉县内分设务德县,县治良德,隶属泷州(州治罗定)。

隋:开皇十年(589年),改务德县为良德县。大业三年(607年),废泷州为永煕郡,良德属永熙郡。

唐:废郡设州,以州统县。武德六年(623年),复置高州,良德、电白隶属高州。唐贞观二十二年(649年)高州治所从安宁县徙治良德县,良德县城便为州级行政治所。天宝元年(742年),改高州为高凉郡,良德县城又为高凉郡治。乾元初(759年)复称高州,州治在良德城。大历十一年(776年),高州治从良德移至电白县城(今高州长坡旧城),良德城复为为良德县治。

宋:开宝五年(972年),良德县并入电白县,县治旧城。从此,良德县便降为良德乡。

综上所述,良德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设高凉县起,一直是高凉县地,隶属高凉郡,并长期为高凉郡治所,至宋开宝五年(972年),良德县并入电白县时止,共历时1083年。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设置务德县属泷州时起至唐武德六年(623年)还属高州止,只有短暂的65年。良德隶属高凉郡(高州)时间却长达1018年。

五、高凉郡与冼夫人故里关系

(一)冼夫人时期的高凉故里地域

1、正史记载的冼夫人故里

《隋书·谯夫人传》:“谯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北史·谯夫人冼氏传》:“谯夫人冼氏者,高凉人也。世为南越首领,部落十余万家。”

《隋书》和《北史》都是过去朝廷统一组织编纂的史学著作,是对冼夫人最具权威的记载。此后,明代的《广东通志》及《高州府志》等地方史中对冼夫人故里的记载,也一概记为“高凉”人。因此可以明确地认定,高凉郡是冼夫人的故里,这是无须置疑的。

2、学术争议的冼夫人故里

《隋书》和《北史》所记载的高凉建置,是一个在当代已消亡了行政地域,因此,当年的高凉郡地域究竟是哪里,成了寻找冼夫人故里的关键。为此,在学术上引起了不同地域的争论,争论的地域主要有2处。

其一:冼夫人故里在今电白县的电城镇山兜丁村。

其二:冼夫人故里在今高州市的良德雷垌(俚垌)村。

(二)冼夫人故里的对应关系分析

根据《隋书》和《北史》所载,冼夫人故里必须符合两个基本要素:一、必须是高凉郡的行政区域;二、必须是世居南越。按照学术争议的两个地点,对照以上两条基本要素作如下分析:

1、高凉郡与山兜丁村的关系

今电白县电城镇山兜丁村,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为海昌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海昌郡并入电白郡,改为电白县。大业三年(607年)电白县归属高凉郡。

山兜丁村及丁村附近方圆数十里内,没有冼氏村庄,也没有超过百人群体的冼氏居民。因此,冼氏居民在这里没发现有“世居南越”的朝代痕迹。

综上所述,冼夫人出生于南朝梁天监十一年(512年),逝于隋仁寿二年(602年),在这段时期内,山兜丁村先后属海昌郡和电白郡,不属高凉郡。这时期的海昌郡、电白郡与高凉郡是平行关系,不是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山兜丁村早已在冼夫人出生前的元嘉十六年(439年)就已分出另立为海昌郡了,距冼夫人出生前达79年;待至山兜丁村和电白郡于大业三年(607年)重属高凉郡时,冼夫人又已逝世5年了。山兜丁村为海昌郡和电白郡的时间长达150年,在这段时间内,正是冼夫人存年时期。冼夫人存年为90年,从其出生至逝世,均在高凉郡与海昌郡和电白郡平行地同时存在的时段内。故冼夫人是高凉人,与海昌郡的山兜丁村无关,也与电白郡无关。因此,山兜丁村不是冼夫人故里。

2、高凉郡与良德雷垌的关系

良德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起,便属高凉县。南朝梁时,高凉郡治从安宁县移至良德,冼夫人丈夫冯宝在良德任高凉太守。冼夫人与冯宝联婚后,也到良德太守府参与政事。大宝二年(551年),冼夫人与冯宝智取高州刺史李迁仕后,在高州城内建冯家村定居。永定二年(558年),高凉太守冯宝病逝后,高凉郡治才从良德迁至安宁。此时,陈霸先便在高凉郡内分置务德县,传说是陈霸先因得冼夫人的全力支持而成就了大业,为了褒奖冼夫人的功绩,他刚称帝便于次年(永定二年)为冼夫人做两件实事:一是委任冼夫人时为九岁的儿子冯仆当阳春郡守,意在鼓励冯仆能继承父业;二是将冼夫人的家乡升格为县,故在高凉县内分置务德县,勉励她务必保持良好的德行。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务德县为良德县。

务德县时属泷州(州治今罗定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务德县为良德县,属高州。天宝元年(742年),改高州为高凉郡,良德县又属高凉郡并为郡治。

俚垌村是良德地域内的小村庄,后用谐音改作雷垌村。雷垌村全部是冼氏居民,而且在雷垌附近有10多条冼氏村庄,冼氏人数达3000多人,是冼氏的世居地带。

综上所述,良德从西汉以来至宋开宝五年,一直属高凉县地,并先后为高凉县和高凉郡治,时间长达400多年。而且在良德附近一带,密集地居住着3000多名冼氏居民,烙印着“世居南越”的时代痕迹。冼夫人婚后也在良德长期居住,协助高凉太守冯宝处理政事。并在良德生下儿子冯仆:冯仆也在良德生下儿子冯暄、冯魂、冯盎。因此,《旧唐书·列传(冯盎)》载:“冯盎,高州良德人也。累代为本部大首领。”良德南朝陈永定二年从高凉县分出来单独设县后,在短期内曾隶属泷州,但这时冼夫人早已出生47年,而且儿子冯仆都已当太守了。冼夫人故里地域的名称,必然是以出生的地域名称记载为高凉人,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因此,冼夫人是高凉人,具体地域就是高凉郡良德俚垌村人。

1
  • 上一篇:雷洞与丁村考
  • 下一篇:冼夫人出生何处历史上早有定论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