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冯冼世族>>冯氏族人

共有 5054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高力士与唐玄宗

发表日期:2007年6月21日   出处:广东省茂名市政协《高力士史迹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梁基毅 【编辑录入:xianzhou

高力士(684-762)比唐玄宗(685-762)大一岁(旧唐书),他在皇帝身边,从712年唐玄宗为太子时奏请出任内给侍(五品)时起,历时48年之久,善始善终,成为唐玄宗的心腹人物。一方面唐玄宗信任高力士始终如一;另一方面高力士对唐玄宗忠诚,粉身碎骨在所不辞。这在封建社会实属罕见,尤其对我国历史的“开元盛世”,他们是有贡献的。复旦大学历史系许道勋、赵克尧著的《唐玄宗传》(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根据翔实史料认为唐玄宗是“盛世”之君。高力士毕生行事“忠诚、谨慎、精明”,真忠臣也。

一、玄宗知人  力士忠心

《旧唐书》高力士传载:“李隆基为藩王时,力士倾心奉之,接以恩颜。”李隆基为太子,力士日侍左右,关系更加密切。先天二年(713),高士力以内给事(五品)身份参与了诛灭太平公主、岑羲、肖至忠的斗争,起了重要作用。七月八日,唐玄宗(李隆基)大封功臣,封赏郭元振、张说、李令向、刘幽求、王守一、魏知古、王毛仲、高士力等官爵,第舍金帛,以高力士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省侍(三品),高力士的职责除了担任宫廷警卫外,还负责传达圣旨,与掌管内务。

唐玄宗登基始,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取得“贞观之风,一朝复振”的功绩,这是玄宗知人善任的结果。玄宗对高力士的任用既是论功行赏也是知人善任,绝对不是高力士阿谀奉承所得。力士身高6尺5寸,善于骑射。《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碑文赞扬高力士“一发而中,三军心伏”。因此唐玄宗选择这样的功臣和心腹担任右监门卫将军则是唐玄宗知人善用的例证,而高士力是当之无愧的。那些以宦官之盛自此始,是不符合事实的,是对宦官的偏见。《史纲评要》卷20玄宗载:“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在历史上,象高力士这样独具个性、忠诚专一的宦官,确实罕见。这也证明唐玄宗信任高力士引为心腹,其相互间密切关系凡48年,在封建社会为官,小心恭恪,做到人主不疑,确实难能可贵的。

二、开元之治  力士有劳

史称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是“依贞观故事”的结果。《旧唐书·玄宗本纪》载:“我开元之有天下也,纠之以典刑,明之以礼乐,爱之以慈俭、律之以轨仪。黜前朝侥幸之臣,杜其奸也;焚后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乐而出宫嫔,明其教也;赐尝而放哇淫,惧其荒也;叙友于而敦骨肉,厚其俗也,搜兵而责帅,明军法也;朝集而计最,校吏能也。庙堂之上,无非经济之才;表著之中,皆得论思之士。而旁求宏硕,讲道艺文。昌言嘉谈,日闻献纳,长辔远驭,志在于升平。贞观之风,一朝复振。”这是对唐玄宗在开元前期十多年的政治、经济、法制、文化、军事,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写照。而“贞观之风,一朝复振”,深刻揭示了“贞观之治”与“开元之治”的关系,就是说唐玄宗“依贞观故事”获得成功。

那么追随唐玄宗左右的得力助手自然有功,而高力士如果不说有功的话,起码是有劳。力士在唐玄宗右左达半个世纪,私交情谊最深。力士留在禁中处理表奏,玄宗就让他在寝殿帝边的帘帷中休息。力士信佛,玄宗就以殿侧一所廷院供他作为修功德处。从唐玄宗加给高力士的官衔也可见玄宗为力士对朝廷的操劳以奖赏,开元初(713)右监门卫将军(正三品),知内省侍(正三品)。相隔29年的天宝初(742)升任冠军将军(正三品),右监门卫将军(正三品),这里面官阶不升但官职由将军升到将军,将军和将军同品不同职,正如宰相与尚书唐制同是三品,但职务不同,地位有别。又到天宝七年(748),即任大将军后的六年唐玄宗又升任高力士为骠骑大将军(从一品),这是大将军中最高职务,虽然是武散官,没有实权,但体现了唐玄宗对高力士的论功劳封赏。这时期唐玄宗还是明君,他清楚高力士忠心维护皇权,了解国家大事,及时进忠言,开元前期的19年间史实,没有高力士宦官干政的事,但高力士在唐玄宗身边有过替贤相姚崇,张说讲公道话的事。力士对国家政治君臣关系起协调作用。《资治通鉴》卷210载:“开元元年十月,唐玄宗从打猎的渭川回到长安,姚崇奏请“序进郎吏”,玄宗故意不答,仰视殿屋。再三奏请,最终还是不应,姚崇不明白皇帝态度,有点害怕,急急退出罢朝,这时宦官高力士谏曰:“陛下,初承鸿业,宰臣请事,即当面言可否。而崇言之,陛下不视,臣恐宰臣必大惧。”玄宗曰:“朕既任崇以庶政,而重烦吾邪?”“会力士宣事,因为言上意,崇且解且喜。”“朝廷闻者,皆以上有人君大道,深识人君之体。”这表明倘若没有高力士进谏,探知玄宗本意,传给姚崇,很可能会引发宰相误会而不敢放手工作。

《资治通鉴》唐纪29载:“张说被诬陷,力士因言张说(宰相)有功于国,上以为然。”庚甲、但罢说中书令,余如故(后二次复任宰相)使贤相张说冤案得平。

高力士作为禁军将军也对保卫玄宗尽职尽责。保证皇宫安全。《资治通鉴》卷216载:天宝11载4月,邢纟宰        企图策动龙武万骑作乱。“会高力士引飞龙禁军四百至,击斩纟宰       ,捕其党,皆擒之。”可见高力士率领的飞龙禁军保卫了唐玄宗的安全,唐玄宗信任高力士是慧眼识人的,高力士忠心玄宗是深信不疑的,所以“力士当上,我寝乃稳。”是唐玄宗的真心话。因此以唐玄宗为核心的开元之治,高力士应有其中一份劳。

三、力士善解  玄宗心意

开元晚期,尤其是天宝时期,玄宗从“怠于政事”到荒于朝政。高力士提醒玄宗注意国事。《资治通鉴》卷214载:“开元26年五月玄宗对高力士说:“汝,我家老奴,岂不能揣我意”是的,高力士这个“老奴”,深深知道玄宗的意图,在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玄宗总是先跟力士私议,而力士的意见也无不紧扣玄宗的心弦,叫做“顺而不谀,谏而不犯”(高公神道碑)。

《资治通鉴》唐纪30载:“开元26年李林甫数劝立寿王  ,上以忠王长,且仁孝忠谨又好学,意欲立之。犹豫岁余不决……常忽忽不乐。力士曰“大家(指皇帝)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推长而立,谁敢复争。”上曰:“此言是也。”由是选定六月庚子立忠王为太子。

高力士一言以定储位,这对当时唐朝政局是至关重要的,储君问题关系到封建统治集体内部的权力分配,关系到政局安定与皇权巩固,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出祸变。在这一点而言力士是有功的,因为李林甫劝玄宗立寿王,是包藏险恶祸心的。如果李林甫阴谋得逞,势必使皇室内部矛盾激化,甚至演至无休止的斗争,这是唐玄宗最为忧虑的。而高力士提出“推长而立”,恰恰是防止内争与祸变的方案,从这种意义上说力士干政是做了好事,不能因力士是宦官,便对他干政一棍打死。

四、玄宗倚重  力士尽忠

玄宗晚年荒于理政,把政事交力士去办,使力士日益得宠。玄宗在禁中,不名力士,呼为将军。皇太子叫力士为“二兄”,诸王公主皆呼“阿翁”,附马辈则呼:“爷”。天宝七载(748)封升力士为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官阶虽高但是武散官勋衔,天宝12载(753)玄宗特地置内侍监二员,由高力士和袁思艺担任。这是职事官,虽是三品但职权大。高力士权势显赫,可以对抑制二个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祸国害民起一定作用。这是高力士对唐玄宗的尽忠,是唐玄宗晚年在政治上最忠诚的知己者,高力士声称对唐玄宗“竭诚尽节、上答皇恩。”即使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天宝二载(744),唐玄宗曾问高力士:“当今天下太平,我要安居无为,把政事都委给李林甫,你看怎样?”高力士提醒唐玄宗:“权柄不可以借给别人,不然当别人造成威势,谁还敢说他个不是。”

天宝十三载(754)《资治通鉴·唐纪33》载:“上尝谓高力士曰:‘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力士对曰:“臣闻云南丧师(杨国忠隐瞒云南损兵二十万,谎报打胜仗无人敢说),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止,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谓无忧也。”

高士力把奸相封锁的信息,说给唐玄宗知道,这提醒唐玄宗对李林甫、杨国忠要加以防范,对安禄山也要防范,表现了对玄宗的忠心和兑现自己“竭诚尽节、粉身碎骨在所不辞”的诺言(玄宗不知道的国家大事,力士大胆告诉玄宗)。可惜唐玄宗没有认真看待力士的忠告。

五、休戚与共  相继而逝

因为高力士尽忠唐玄宗,在维护皇权比任何人都要“竭诚尽节”,玄宗在力士谏阻把“军国之谋委以李林甫”当时玄宗不高兴,细想也觉有理,后对力士说:“朕与卿休戚共同,何须忧虑。”(高力士外传)的确力士与玄宗君臣相伴48年的事实证明玄宗说的“力士当上,我寝则稳”和力士说的“竭诚尽节,上答皇恩”都是互相信赖的肺腑之言。

就玄宗与力士的私情来说,都有令人瞩目的地方,许多兄弟亲王,无数后妃宫女,上万的臣僚官民,几千的宦官侍者,只有高力士追随唐玄宗时间最长,玄宗晚年政治上最忠诚的知己者除力士还有谁呢?特别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处于危难之际,马嵬驿兵变(756年6月15日)是高力士劝玄宗忍痛割爱处决杨贵妃后(杨贵妃是力士物色推荐给玄宗的,但为玄宗安全不得不作此决策),平息兵变的,又令太子留下(肃宗自立为帝,玄宗追封)组织军力平息安史之乱。在玄宗逃离长安的6月13日凌晨,刚出延秋门玄宗驻马谓高力士曰:“卿往日之言是。”指的是天宝13载(754)力士伏奏:“自陛下威权假于宰相,难以获安,臣不敢言,良有以也。”高力士当着玄宗面揭露杨国忠,陪扶玄宗入属的只有高力士,而玄宗宠任的大臣陈希烈,附马张珀、宦官袁思艺(与力士同为内侍监)纷纷投向安禄山营垒,买主求荣。高力士又陪唐玄宗从蜀重返长安,同唐玄宗相依为命的还是高力士。上元元年(760年7月)玄宗为李辅国矫旨迁西内,叱李辅国下马为玄宗牵马的还是高力士。也因此过了九天高力士为李辅国诬陷流放巫州(今湖南黔阳县),这样玄宗身边无一知己,孤独悲伤至郁郁不乐,得病不治,在762年5月4月病逝。当年李辅国被杀,7月力士得赦返,途中闻玄宗病逝,号恸吐血而亡。这二位从年青知己一直相依相伴到晚年,又同年相继而逝。九月灵柩发朗州,11月抵襄州,唐代宗诏令:“复旧官爵,以其耋宿,保护先朝,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旧唐书·高力士传)时人叹息,君臣相伴,不同年生,却同年死,又陪葬一起,生作伴,死也陪,世间少也。

0
  • 上一篇:时势造诚臣——从高力士成功经历所悟到的启迪
  • 下一篇:关于冼夫人冯氏家族一些问题的探讨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