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冯冼世族>>冯氏族人

共有 3565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真忠臣”高力士

发表日期:2007年6月10日   作者:黄燕茂 【编辑录入:xianzhou

宦官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便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即宦官是一切“乱政”、“误国”的罪魁祸首。确实,历史上宦官之祸几乎遍于各朝,“古来太监良善者少”一话也不假,但这并不否定腐物堆里珠玑的存在,他们中的一些人“忠厚谨慎”,不党不附,“一心王室”,虽用权但不弄权,唐代第一个干政的大宦官高力士,就是其中之一。他凭着自己对玄宗皇帝的一片忠心,被后来的史家誉为“真忠臣”。

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乃高凉太守冯宝和巾帼英雄冼夫人的第六代孙,潘州良德县(今广东高州)人。出生于684年,比唐玄宗大一岁。据陕西蒲城出土的《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载,高力士的曾祖冯盎,唐初被封为高州都督、耿国公兼广韶十八州总管,父亲君衡为潘州刺史,“家雄万石之荣”。武则天长寿二年(公元493年),监察御史万国俊到广州诬告岭南流人谋反,君衡也“因以矫诬罪成,裂冠毁冕籍没其家”。时满十岁的冯元一被锁拿为奴,并受阉割之刑。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他作为阉儿,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带到神都洛阳,改名力士,与金刚相对,以讨崇信佛教的武则天欢喜,武后见他聪明伶俐,便留在身边使唤。不久,因犯小过,触怒女皇,被驱逐出宫。内官高延福收他为养子,改姓高。一年后,得到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的帮助,再次入宫。玄宗李隆基在藩时,高力士“倾心奉之”,玄宗被册立为太子,他更是日侍左右,成为心腹。玄宗登基后,高力士深得信任,升为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成为主管宫务的首领,威势赫然。“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旧唐书一百八十四卷·高力士传》)。玄宗称“力士当上,我寝则稳”(同上)。太子李亨干脆直呼其为“二兄”,其余皇室诸王公主呼“阿翁”,到驸马一辈就直呼为“爷”。安史之乱,并追随玄宗西逃巴蜀。肃宗李亨即位,玄宗还都,为宦官李辅国所诬流放巫州(今湖南黔阳西南)。代宗即位诏赦,他在回京的途中行至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听到上皇(玄宗)业已“驾崩”,伤心欲绝,北向跪地,大呼:“大行升遐,不得攀梓宫,死有余恨!”(《新唐书二百零七卷·高力士传》)说完便呕血身亡,终年七十九岁。

高力士是唐代开国以来第一个干政的宦官,而且是当时宫廷中最显赫的人物之一。不少封建史家对其整体人格的评价都似乎用传统的观念看历史,似乎只要是曾干政的宦官就是奸诈小人,有专权弄权的嫌疑,而没有从历史的总体高度去全面评价他。实际上唐代的高力士是一个忠义有嘉的忠诚宦官。明代的思想家李贽,这位曾多次激烈抨击宦官专权弄权的传统的反叛者,却在其《史纲评要·唐纪》中说:“内侍如高力士者甚少……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对于高力士,尽管《高公神道碑》中“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谀而不犯;传王言而有度,持国柄而无权,近无闲言,远无横语”的评价过于溢表,但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那就是从总体而言,作为宦官,高力士本人是一个头脑清醒并且对唐玄宗忠心耿耿的人物,而且“谨慎无大过”。

高力士对皇帝的忠心耿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论功封赏,持国柄而无权。“高力士能扶摇直上,跻足政坛,并不是靠拍马溜须,阿谀奉承,关键是他参与了唐玄宗发动的两次政变”(葛承雍:《人文杂志·重评高力士》),协助唐玄宗平定韦后之乱和太平公主之乱,以功臣的身份登上唐中期政治舞台的。开元初,唐玄宗根据论功行赏的原则,对高力士大加封赏,甚至以高力士为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成为唐玄宗的第一心腹。史称:高力士身高六尺五寸,善于骑射,碑文赞扬他“一发而中,三军心伏。”让这样的功臣担任右监门将军,倒是唐玄宗善用能人的佐证。可见,唐玄宗重用他,是以功行赏,倒不在于他是不是宦官。唐初宦官的职事秩最高不超过四品,到高力士时,由于对其恩宠有加,使其任职的内侍监,官秩也被提高到正三品,与堂堂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平起平坐。此外,高力士的爵、勋也逾越了建唐以来的惯例,爵至郡公、勋至从一品,“资产殷厚,非王侯能拟”。由于高力士特殊的“恩宠”地位,拍马奉承者也就蜂拥而至。据记载,高力士的母亲麦氏病逝,“左金吾大将军程伯献、少府监冯绍正二人,直就力士母丧前披发哭,甚至已亲。朝野闻之,不胜耻笑”,类似荒唐可笑之事,旧史上渲染的不少。如果用来证明宦官专权,理由似乎还不充足。这类事的主要责任应在那些巴结献媚者。作为高力士本人,他是十分谨慎小心的,并没有乱来,他靠个人品格来维持宦官与皇帝的正常关系,并不存在牵制唐玄宗的问题。史载,高力士曾多次规谏玄宗励精图治,勿假权柄于小人,但一遇到唐皇帝听后不高兴,就叩头自陈“心狂易,语谬当死”(《新唐书二百零七卷·高力士传》)或声称身患“风疾”,自责罪该万死,决不敢有一丁点冒犯唐玄宗。与唐肃宗时的宦官李辅国的“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专权弄权相比,高力士没有专权弄政的迹象。

二是尽心尽力协助玄宗处理政务。高力士为人温和,生性谨密,善于协调与各种性格、地位的人之间的关系。他不论对君主,还是对朝臣,始终保持着谨慎谦恭的态度,没有骄横的气焰,从而成为唐玄宗惟一能信任的人。因此,唐玄宗说:“力士当上,我寝则稳”言下之意是高力士精明强悟,办事干练,由他值班,自己放心多了。睡觉也觉得安稳。但后来的史家往往据这点就说高力士专权擅政,类同于其他干政宦官。殊不知,当时的唐玄宗已远非“开元盛世”时的李隆基了,此时的玄宗皇帝整天沉迷于声乐淫乐之中,“侈心一动,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新唐书本纪卷五·玄宗》)。整天抱着杨贵妃,奏着《霓裳羽衣曲》,“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面对玄宗皇帝的沉靡和繁杂的军国大事,高力士出于奴仆本有的忠诚和玄宗的知遇之恩,竭尽心智地担负起处理朝政的重任。据史载,高力士几乎每天都寝卧在玄宗寝殿之侧,以便及时地处理各种政务,可谓是忠心耿耿。高力士有处理与转达四方文书的权力,但这些主要是秘书性质的事务,在用权的过程中始终是“谨慎无大过”。对于如此显赫的宦官,且威权在握,能在数十年的理政过程中做到“谨慎无大过”,其忠诚之心可见一斑。

三是时常对玄宗纳言善用、励精图治,防奸人干政乱政。玄宗初继位时,任用姚崇、宋璟为宰相,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自 “贞观之治”以来的第二个繁盛局面,史称“开元盛世”。但随后玄宗渐迷恋于声色,丧失了过去的那种锐气,且荒怠政事,对于群臣之言少有采纳。高力士凭借玄宗的宠幸,经常在玄宗面前予以提醒。一次宰相姚崇进言玄宗,玄宗置之不理。高力士就对玄宗说“陛下新总万机,宰臣奏事,当面加可否,奈何一不省察?”(《资治通鉴·唐纪》)天宝年间,一次玄宗对高力士说,想把政事全委以奸相李林甫。高力士力劝玄宗不可让权柄落入奸人之手,规谏道:“天下柄不可假人,威势既振,孰敢议者!”“天下柄不可假人”,历代的宦官中,谁曾这样规谏过自己的主子?唐高力士乃第一人矣!天宝末期,安禄山谋乱之前,高力士预感到祸乱要爆发,多次提醒过唐玄宗,敦促玄宗以防安禄山的野心:“臣间至閤门,见奏者言云南数丧师,又北兵悍且强,陛下何以制之?臣恐祸成不可禁”(《新唐书二百零七卷·高力士传》)玄宗当时唯诺,过后则忘于脑后。第二年安禄山果反,天下顷刻大乱,此时玄宗才追悔莫及。这表现出高力士一定的远见和卓识。

四是开元末,唐玄宗废立太子,本是不容宦官插手的事,高力士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在唐玄宗为立谁为太子举棋不定时,高力士的一句“推长而立,孰敢争?”深得唐玄宗赏识,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如果说高力士在废立太子问题上“干预”了朝政,属于所谓的“专权”行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回顾历史,奸相李林甫拥立寿王,包藏着打入内廷的险恶祸心,如果阴谋得逞,势必会使皇室内部矛盾激化,甚至造成无休止的争斗。而高力士提出的“推长而立”,恰恰是防止内部与“祸变”的正确方案。后来的历史也证明,立忠王比立寿王好,有利于开元晚期和天宝时期的政局稳定,有利于消除皇室内争。从这种意义上说,高力士“干预”朝政,绝不是他的罪状,而是他的“功绩”。

五是平定安史之乱后,肃宗登基,玄宗失势成为无权的太上皇时,高力士对玄宗仍然忠精不二,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玄宗。在唐肃宗的默许之下,登上权力之塔的宦官李辅国,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七月一天“矫称”圣旨,迎太上皇游幸西内太极宫。行至睿武门,李辅国率领事先安排在那里的500骑射,突然而出,露刃遮道,奏曰:“皇帝以兴庆湫隘,迎上皇迁居大内。”唐玄宗面对挥刀逼人的武士,蓦然一惊,几乎从坐骑上掉下来,幸亏高力士大喝一声:“李辅国何得无礼!”强迫李辅国下了马,并代表玄宗向各位将士问好,才使气氛缓和下来。武士们都收刀再拜,口喊“万岁”。高力士还叫李辅国一起牵着太上皇的马,来到西内太极宫,唐玄宗悲泣地对力士说:“微(没有)将军,阿瞒(玄宗)已为兵死鬼矣)。”高力士自此事后不久,被奸人李辅国诬陷流放巫州。在流放的逆境中,高力士对玄宗的忠心依然如故,一直到死,也不改初衷。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高力士的一生,他出身于显赫的世家,乃高州名门之后,但十岁上便遭遇到家庭巨变和本身受到摧残,历经磨难进入唐朝宫廷,内心必然充满了对乃祖冯宝和冼夫人的怀念以及无名的内疚和无奈,也许正是这种激情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口碑最好的宦官。他蜚声唐皇朝宫闱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亲历唐玄宗从开元初的“励精图治”,到中期“德消政易”,再到晚期以后,唐玄宗以“怠于政事”走向昏庸的风风雨雨年代。高力士可谓是大唐由盛到衰的经历者和守望者,也是唐玄宗一个忠诚的政治伙伴和下属,凭着他的忠心,尽心尽力为唐玄宗排忧解难,想辅助唐玄宗保持天下大治的格局,然而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使他的尽忠都落了空。安史之乱爆发,他陪玄宗往巴蜀(四川)避难,途中果断处理了“马嵬兵变”,说服玄宗赐死杨贵妃,避免了一场弑君之祸,长安收复,他又随着回来。但新的宦官李辅国容不得他,将他流放。代宗即位诏赦,死于返京途中。由于高力士毕生谨慎无大过,唐人对他的评价还是好的,代宗以他保护先朝勋劳卓著,赐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玄宗墓)。大量的史实表明,像高力士这样独具个性、忠诚专一的宦官,在历史上确实罕见。其目的只为了忠君,为了保国,这一点是无愧他的先祖冼夫人的。作为宦官的高力士能在史籍中被归为“真忠臣”之列,确是万幸矣!

 

主要参考资料

1、《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华书局出版。

2、惠焕章、杨婧:《唐玄宗李隆基百谜》,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

3、王玉德、何宗旺:《宦竖人格》,长江出版社出版。

0
  • 上一篇:构建和谐高凉的冯太守
  • 下一篇:时势造诚臣——从高力士成功经历所悟到的启迪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