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史海集贝>>读史有感

共有 4065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冼夫人的名号考

发表日期:2007年11月8日   出处:2003年论文集 【编辑录入:xianzhou

  在研究史称“谯夫人”的文章中,许多人都把“谯夫人”写作“冼夫人”或“冼太夫人”。经查《二十六史》,隋唐史书均没有“冼夫人”条目,只有《隋书·谯夫人传》、《北史·列女传·谯夫人冼氏》的记载。查《辞源》、《辞海》,“冼”“洗”均为姓。“冼”姓,只收入冼星海这个条目。洗夫人均为三点水旁的“洗”。新编《辞源》1781页为“洗夫人”。民国36年出版的《辞源》786页也为“洗夫人”。1980年新编《辞海》缩印本也有“洗夫人(洗xiǎn其他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均作“洗”(三点水旁)。《汉语大字典》(缩印本676页):“洗,姓。也作冼。《通志·氏族略五》:‘洗氏,又音线。’《晋书·忠义传》:‘有洗劲,南海人’。《隋书·列女传·谯夫人》:“谯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字典虽说明“也作冼”,但所有史书,纪述洗夫人,均为三点水旁的洗”。可见两点水旁的“冼”夫人是“洗”字的俗写或异体。近年,我们参加了冼学研究活动,也为洗夫人的名号问题查看了一些资料,但始终未能查到她的准确的名号。

  《隋书》是唐朝魏征写的,是纪述隋唐朝历史最权威的史书。这本书写“谯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没有道出她名号。在此篇的上一首,《华阳王楷妃》(隋书第1800页)开始也是写“华阳王楷妃者,河南元氏之女也”,同样未道名号。《兰陵公主》(隋书第1798页)开始是这样写的:“兰陵公主字阿五,高祖第五女也。”道出了其字,在《考女王舜》(隋书第1805页)这样写:“孝女王舜者,赵郡王子春之女也”,一开首就道出了名号。再看《隋书》第1806页写“韩凯妻”这样写:“韩凯妻者,洛阳于氏女也,号茂德。”也道出了其号。从《隋书》可以看出有些人物道其名号,有些则不道名号。不道其名者,很可能著书者一时未能查到其名,便以姓氏笼统代之。如果从其他方面来考究,洗夫人在梁、陈、隋三朝都建立了功勋,受梁、陈、隋三朝册封,都未有道出洗夫人的名号,如洗夫人平定欧阳纥谋反立了功,被陈朝册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平定王仲宣叛乱有功,被隋朝册封为谯夫人,在历次册封中都没有道出洗夫人的名号。再查看《北史》、《资治通鉴》、《府志》、《县志》都没有冼夫人名号的记载。

在古代的女性间有没有名号呢?古时女性也多有名号,有不少人物的名字都以“女”字为部首的,而且都是女性,如女娟、女岐、女娃、女尸、女丑、女戚、女夷、女芙、女虔、女修、女华等等。例如屈原《离騒》中的女媭为何人,历来争议纷纷,有的说是屈原之姐,有的说是屈原之妹,有的考证是屈原之母,总之说明上古时期多数女性是有名号的。但从某些资料也可以看出,古时,这些以“女”为首字命名的人物大都具有神话传说的性质。

从近期我们找到的资料来考究,199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载:“洗夫人一说名阿莫。”(见566页)《炎黄风韵》6-7期合刊载有阳春市志办钟万全《南梁一脚踏三县》一文,称:洗夫人“幼名百合”。这是十分难得的参考资料。

  我们认为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有所不同。史学中的姓名要绝对真实,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则由作者自由撰写,一般不是真名实姓。但有些人说:“冼夫人的姓名为冼英。”这就有待进一步查考了。“冼英”只是在戏剧或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出现,不应作为冼夫人的真名实姓。现在,某些人写诗词作品歌颂她也常称冼夫人为“冼英”,这可能会误导群众。查实“冼英”这名字,最早是熊夏武先生在六十年代写剧本《冼夫人》时(1982年出版),称冼夫人的名号为“英”字。按小说和戏剧等文艺作品来说,人物的名字是可以由作者杜撰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一出戏的主角,一本小说的主人公不可能没有名号。所以熊夏武先生把冼夫人的名定“英”,是创作的需要,是无可非议的。但有些人写颂诗时,不知详情,亦称冼夫人为“冼英”就不太妥当的了,如2003年茂名当代歌颂冼夫人诗词选辑,《冼夫人魂》(下),就有人称冼夫人为“冼英”。该诗词选辑的编辑很慎重在“前言”中申明:“称冼夫人为冼英,史书是没有这个明确的记载。”说明研究历史,应该注重事实,应该注重历史根据。再读《高凉六谢冯氏族谱》:信宜六谢与高凉冯氏世系图,它写明曾孙冯宝……聘娶岭南名族南越藩王之爱女,高凉郡主冼英为妻。这世系图是1997年编印的。这就充分说明以讹传讹,在“族谱”如此写法是不够严肃的了。

 

 

 

 

 


 00三年十一月

1
  • 上一篇:浅谈发展冼夫人文化和发展博物馆文化的切合
  • 下一篇:冼夫人“多筹略”的初探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