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史海集贝>>读史有感

共有 3907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浅释冼夫人知名度

发表日期:2007年3月11日   作者:谢朝珍 【编辑录入:xianzhou

冼夫人一生经历梁、陈、隋三朝,始终致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岭南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可称为古代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精明军事指挥家,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和爱国主义者。生前受三朝册封和死后四朝的追赠。周总理称赞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江泽民党总书记、国家主席视察高州城冼太庙时,对冼夫人功勋和人品作了很高的评价说:“其功不可没,至今她仍是我辈和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可是她在历史上显赫名声,并未被全国大多数人所知,其知名度未跟上其功勋应有的知名度。原因何在?我试提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神化冼夫人的形象不利于其知名度

冼夫人死后至现在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社会发展前进。冼夫人的光辉形象,依然光彩夺目,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赞誉和肯定,並郑重地提出她是“巾帼英雄”,是“学习楷模”。但究其知名度与其光辉形象相比,很不相称。宋代的穆桂英因一本《杨家将》,北朝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因一首《木兰辞》,就家喻户晓,名传千古;宋代梁红玉击鼓助战退金兵,秋瑾反清献身,英勇形象永远深入人心,其知名度总比冼夫人文治武功的知名度强。所以难怪《羊城晚报》在一篇通讯写道:“冼夫人知名度要小得多,这不能不让人觉得有点遗憾。当地文化界人士指出,这与历史上缺乏成功塑造冼夫人形象的文学作品有关,即使是史书记载,也显得琐碎和简略。”把冼夫人被群众知得少的责任推到文学创作上,此种看法我不敢苟同。就我所知在广东的文化界,塑造冼夫人的文学作品是很多的。如史学家、文学家吴晗的《冼夫人》,颜景友长篇小说《冼夫人传奇》、莫仑剧作《冼夫人传奇》、文新国的《冼夫人》,陈谷雨的《试剑传奇》等等。若从全国看,除史藉以外,北宋大诗人苏轼的《冼庙》第一个把冼夫人写进诗歌里,此后明朝有李东阳、吴国伦,清代有屈大均、王士祯都用诗歌颂冼夫人,清代吴伟业用戏剧《临春图》写了举世无双的冼夫人。如此看来其知名度小与文学创作不是主要关系的了。

就我看来,冼夫人未能达到其应有的知名度,其主要原因,是民间把冼夫人神化了。本来冼夫人是人,是有七情六欲、食人间烟火长大的俚族人,是百越首领。但人们在神权统治时代,自觉不自觉地在造神运动中从上到下地,由官到民地把冼夫人捧上神台,为官者达到巩固其统治目的,为民者把冼夫人奉若神灵,保境安民,事无巨细,如生病、生子、出远门、升学考试、结婚等等,都到冼庙祈祷保佑,把冼夫人“神威魔力”深入骨髄,还生做出很多神奇故事,这样就形成一种偏见。冼夫人的真实性大减,其“巾帼英雄”的形象树不起来,原因在于这种“神灵”的偏见。这种偏见和冼夫人的真实性成为不容易解决的矛盾。

二、宣扬冼夫人的精神实质,远扬知名度

上面讲到造神运动,群众思想被迷信而占有,掩盖了冼夫人实质性的光辉形象,人们只崇拜其“神功魔力”,因为她是“神”,而忘了冼夫人是为国为民的英雄。为了抢救冼夫人的知名度,首先在宣传教育上,应有针对性地抓着精神实质性进行。

回顾历史上的女英雄,解放战争年代的刘胡兰为了保护党的秘密和人民利益,在铡刀面前英勇牺牲;向秀丽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在烈火中丧生。她们高贵的品质、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永远不能忘怀。为什么?就因为她们英勇的行为是由自己内心无私奉献精神所驱使,作出惊天动地的事迹来。冼夫人不正是以“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吗?抓好实质性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群众,纠正群众思想上非科学性的东西,务使群众重新正确认识冼夫人的光辉形象,从而扩大冼夫人的知名度。冼夫人是人不是“神”,冼夫人的行为品质真正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是可学习的。

0
  • 上一篇:发扬冼夫人和睦族群的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 下一篇:试论冼夫人的爱民之心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